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3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TNC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暨北京密云近自然森林经营研讨会在密云区召开。经前期多次座谈交流及现地调研,双方商定首期合作以密云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旗舰鸟类栖息地恢复为起点,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携手企业、社区共同探索以提升密云水库流域森林质量、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和水源涵养能力以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目的综合保护创新模式,打造城市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示范。
老河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是岷山北部山系野生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的咽喉。2010年,TNC较早地捕捉到了社会公益资金进入生态保护的契机,在这里开始第一次尝试把保护地委托给民间机构管理。如今,老河沟社会公益保护地已试点超过10年,保护成效明显,原有的盗猎、滥采、毁林活动已经基本杜绝,野生动物遇见率显著提高。从林场到保护地,从“竭泽而渔”到生态脱贫,改变,已然发生。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作为TNC上海保护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我们希望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建立更多城市小生境,并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社区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6月8日,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2022年首期自然保护公益沙龙——“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作为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合作项目重点成果之一,TNC中国海洋项目发布了《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推出“从源头到河口”系列文章,分别介绍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洄游鱼类的价值、河流生态系统和洄游鱼类的流域管理、有关鱼类洄游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与大家共同了解河流和洄游鱼类。
5月17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骨干人才培训班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宣教中心开班。本次培训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主办,四川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与森林康养专委会、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成都高新区一渔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和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承办。
5月5日,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河南丹江项目工作人员在进行例行鸟类监测时,记录到一群不寻常的鸟,它们就是栗喉蜂虎,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4月29日-5月8日,一年一度的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爱栖自然承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作为同行伙伴参与。
4月,千岛湖水基金项目完成千岛湖流域内种植规模最大的3种农业作物(山核桃、柑橘、茶叶)的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
4月27日,“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理念及实践”系列主题讲座举行了首场线上活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淡水科学家吉姆·豪(Jim Howe)和贝丝·斯泰勒·巴里(Beth Styler Barry)在线开讲。
4 月 22 日,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成功举办“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线上研讨会,对“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STEAM教育研究”项目产出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