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世界湿地日 | 保护湿地 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 日期:2024.02.01
  • |
  • 来源:TNC


美国内布拉斯加的一处湿地。© Chris Helzer


2024年2月2日,我们将迎来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Wetlands and Human Wellbeing),这一主题强调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我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美好又脆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和恢复这些支撑人类福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每一块湿地都值得被珍惜,每一分保护湿地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关于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固碳储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是连接陆地和水域的纽带。它们是水流、养分循环和太阳能量交汇的过渡区域,在这里形成了以水文、土壤和植被为特征的独特生态系统,虽然湿地通常是潮湿的,但湿地可能并非全年潮湿。事实上,一些最重要的湿地只是季节性潮湿。


关于湿地的定义。《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对湿地的定义相对宽泛,指自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沼泽、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淡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域。根据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 Marc Del Santro/TNC


关于湿地的分类。作为一种“迷人”的生态系统,湿地是无数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家园。一般来说,湿地涵盖多种自然生境类型,包括河流和溪流、淡水或咸水沼泽、河口潮间带和红树林。此外,还有一些人工湿地,如鱼塘和虾塘、灌溉农田、农场池塘、水库和排水渠。根据《湿地公约》,广义上的湿地不仅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和滩涂、红树林和其他沿海地区、珊瑚礁等,还包括鱼塘、稻田、水库和盐田等人造地点。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在我国,湿地包括红树林、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等7个二级地类


关于湿地的面积。湿地公约秘书处2018年发布的《全球湿地展望》(Global Wetland Outlook)显示,1970 年至 2015 年期间,内陆湿地和海洋/滨海湿地均下降了约 35%,是森林消失速度的三倍。相比之下,人工湿地,主要是稻田和水库,在此期间几乎翻了一倍,现已占湿地面积的 12%,但这些人工湿地的增长并不能弥补自然湿地的损失。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面积在 140,000 到 195,000 平方公里之间,横跨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接收周围高地的径流,然后缓缓排入巴拉圭河。在北极,主要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约占北极陆地面积的 60%,对维持全球气候至关重要。我国是亚洲天然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023年11月召开的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座谈会透露,目前,我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按照《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预计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


湿地为人类带来“自然奇观”和丰富的生活


日落时分,美国佛罗里达州维耶拉市维耶拉湿地,一小群黑剪嘴鸥(Rynchops niger)在觅食。© Dennis Govoni/TNC Photo Contest 2016


微生物在潮湿的土壤中生长,蜻蜓在淤泥上飞翔,蝾螈和青蛙藏在食肉植物中,苍鹭和海狸涉水而行……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上20%已知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生物超市”,湿地生产大量食物,吸引和维持无数动物物种。千百万人依靠渔业为生,而渔业大多分布在湿地,多种建筑木材、药用植物、动物饲料等都产自可持续管理的湿地。例如,在美国,威斯康星州75%的野生动物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依赖湿地为生,伊利诺伊州40%的受威胁和濒危动植物生存在湿地栖息地,印第安纳州的孤立湿地孕育着美国濒危的月纹眼灰蝶(Neonympha mitchellii)。


泛舟于湿地。© Mark Godfrey/TNC


充满丰富和灵动生命力的湿地,为人类带来丰富的自然奇观游憩机会,也深具文化和旅游价值。湿地在所有季节都是难以置信的探索之处。春天,泛舟者漂浮在被水淹没的沼泽地上探索自然;冬天,滑雪者享受在冰天雪地中飞驰的乐趣。很多湿地位于城市和乡村社区周边,是人们接触自然的绝佳场所。公共区域里的许多湿地为人们提供户外休闲机会,例如观赏野生动植物、钓鱼和划船等,湿地还可以成为学生的户外自然课堂。


但在过去 50 年中,全球 35% 的湿地已经消失。导致湿地消失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和建筑排水和填土、污染、过度捕捞和资源过度开发、入侵物种和气候变化。从总体上看,鱼类、水鸟和海龟等栖息于湿地的物种急剧下降。几乎所有栖息于内陆和滨海湿地的动物类群处于高等级全球威胁(超过全球受威胁物种的10%)。海龟、栖息于湿地的巨型动物、淡水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非海洋软体动物、珊瑚、蟹类和龙虾物种灭绝危险程度最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的健康、食物链、旅游业和生计至关重要。


湿地帮助人类调节气候


虽然湿地面积仅占全球面积的5%-8%,但其碳储量却占据全球陆地碳储量的20%-30%,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


其中,泥炭地是强大的碳汇,是所有生态系统中最大的长期碳存储地。泥炭地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存储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避免里面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包括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在内的滨海湿地也是碳吸收和储存的关键场所。滨海湿地中储存的碳可以在土壤中保存数千年以上,这使得滨海湿地成为缓解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此外,湿地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化解城市环境的“热岛效应”(Grant , 2012)。


密克罗尼西亚波恩佩Enipein红树林保护区附近的Nahtik海洋保护区鸟瞰图。© Nick Hall


然而,2022年一项研究(Murray , 2022)显示,在过去20年里,全球有4000平方公里的滨海湿地已经消失。其中,有27%的增减与人类的直接活动有关,如转为农业用地和恢复失去的湿地。而其他变化都归因于间接驱动因素,如人类对河流集水区的影响、海岸带的广泛开发、海岸沉降、自然海岸进程和气候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湿地不仅是重要的碳汇,同时还是甲烷的重要排放源。湿地每年产生约 100 Tg的甲烷,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 20-25%(Keddy,2010)。湿地碳库储量发生小幅变动,都可能通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升高,从而以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保护和修复湿地至关重要。


湿地保护人类远离灾害


除了提供丰富的自然奇观和游憩机会之外,湿地还以其水调节功能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更具韧性的社区


功能完善的湿地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所保护的 3800 公顷湿地估计每年可以减少大约 1700 万美元的洪灾损失(Zedler & Kercher , 2005)。反之,如果湿地丧失,洪水和风暴带来的破坏就会加剧(Barbier et al. , 2011)。


红树林为抵御风暴潮和侵蚀提供了天然屏障。© Carlton Ward, Jr.


大量研究表明,海岸带生态系统在抵御海岸带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珊瑚礁、牡蛎礁等海岸带生态系统能够有效消浪缓流、护淤促滩,并适应海平面上升,从而减少风暴、洪涝与岸线侵蚀对沿海社区和设施带来的破坏(Losada et al., 2018)。如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能够稳定水中的泥沙颗粒,作为缓冲带减缓海浪冲击到岸边的力度。2019年,TNC、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和RMS发表一项新的科学研究,量化了红树林在降低人身及财产遭受洪水风险方面的效力。研究发现,红树林可以显著减少年度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沿海社区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在2017年飓风厄玛(Irma)侵袭期间,佛罗里达州红树林避免了15亿美元的直接洪水损失,保护了50多万人,该州有红树林的城镇减少了近25%的损失。


此外,湿地在调节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潮湿的湿地生境能缓解自然和人为压力,阻止土壤盐碱化和野火蔓延。


保护湿地,TNC在行动


@中国河南丹江

青头潜鸭现身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杜卿/TNC


自2018年至2022年,TNC中国项目与河南省林业局及淅川县政府合作,共同在淅川县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合理配置植被,投放本土底栖动物和鱼类等一系列生境恢复技术措施,珍稀濒危鸟类进一步得到恢复与增长,特别是监测显示冬季出现的13只青头潜鸭为保护区历史最高,且青头潜鸭只出现在恢复区内。此外,项目恢复区内种植了许多睡莲、观赏荷花等植物,成为附近村民游玩的一个新地方,也为当地创造了景观效益。

@美国加州中部

© Drew Kelly/TNC


2014年,TNC在加州中部的萨克拉门托山谷(Sacramento Valley)发起了一项“候鸟归家”(BirdReturns)的项目,预期实现加州地区候鸟种群的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项目通过季节性“租赁”农田营造栖息地而不是直接从农场主手中收购高昂的农田作为候鸟栖息地的方式,被称为“快闪式”湿地(Pop-up Wetland)。项目采取的动态和共享战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个富有前景的新方式,未来可以借鉴项目模式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大规模和具有短暂栖息地要求的众多生物受益,包括溯洄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等。


关于世界湿地日

World Wetland Day

1971年2月2日签署的《湿地公约》是唯一一项主要针对湿地的国际法律条约,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199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议决定,将2月2日确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的2月2日,在不同主题倡导下,各国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团体都以各种方式举办科普宣教和纪念活动,宣传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参考资料:

https://www.ramsar.org/news/world-wetlands-day-2024

https://www.ramsar.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library/global_wetlands_outlook_chinese.pdf

https://www.forestry.gov.cn/search/53666

https://www.nature.org/en-us/about-us/where-we-work/priority-landscapes/great-lakes/stories-in-the-great-lakes/biodiversity-in-midwest-wetlands/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8270476192993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ntanal

https://europe.wetlands.org/wetlands/what-are-wet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