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9月24日,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拉开大幕,本届艺术季的主题为“共栖”,旨在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在开幕式举办场馆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外,TNC“生命之态”影像展在室外空间向公众展示;在白猫主展馆中,一楼室内一个占地千平的“生境花园”——“风土水灵∙生境空间”由TNC携手ANOTHER_.团队创作;主展馆之外,还有一个改造邻接滨江绿地的滨水生境花园示范点,与室内生境空间相互联动。
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管负责同志在北京会见了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首席执行官詹妮弗·莫里斯女士一行。双方回顾了在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长期以来的友好合作,并就围绕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商签相关合作框架协议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请广大公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TNC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暨北京密云近自然森林经营研讨会在密云区召开。经前期多次座谈交流及现地调研,双方商定首期合作以密云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旗舰鸟类栖息地恢复为起点,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携手企业、社区共同探索以提升密云水库流域森林质量、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和水源涵养能力以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目的综合保护创新模式,打造城市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示范。
老河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是岷山北部山系野生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的咽喉。2010年,TNC较早地捕捉到了社会公益资金进入生态保护的契机,在这里开始第一次尝试把保护地委托给民间机构管理。如今,老河沟社会公益保护地已试点超过10年,保护成效明显,原有的盗猎、滥采、毁林活动已经基本杜绝,野生动物遇见率显著提高。从林场到保护地,从“竭泽而渔”到生态脱贫,改变,已然发生。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作为TNC上海保护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我们希望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建立更多城市小生境,并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社区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6月8日,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2022年首期自然保护公益沙龙——“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作为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合作项目重点成果之一,TNC中国海洋项目发布了《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推出“从源头到河口”系列文章,分别介绍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洄游鱼类的价值、河流生态系统和洄游鱼类的流域管理、有关鱼类洄游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与大家共同了解河流和洄游鱼类。
会议现场 来源:TNC会议现场 来源:TNC3月6日至12日,应国际牲畜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vestockResearch Institute)和欧洲研究委员会支持的“牧区、不确定性和弹性”项目(PASTRES)组邀请,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内蒙古项目草地保护官员莎日盖参加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斯亚贝巴举办的牧业与政策周(PASTORALISM POLICY WEEK)会议。会议召集了来自6个国家的牧业相关工作者,包括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牧民代表、社会/民间组织
作为地球健康状况的绝佳晴雨表的鸟类,分布广泛,对环境变化敏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之一。然而,世界上近一半的鸟类物种现在都在减少,全球八分之一的鸟类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保护行动,多措并举,使鸟类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2月26日,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专家组赴大熊猫国家公园土地岭—九顶山小种群交流廊道开展专题调研。
湿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但它却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同时亦是地球上萎缩、丧失和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湿地的基本知识、什么是湿地恢复、湿地恢复与鱼类关系等内容,并以长江流域鱼类栖息地保护为例进行说明。
2022年12月29日,以“企业参与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为主题的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能力建设暨自然沙龙(第六期)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旨在分享在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中企业参与的前沿研究、政策解读、实践案例和嘉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