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推出“从源头到河口”系列文章,分别介绍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洄游鱼类的价值、河流生态系统和洄游鱼类的流域管理、有关鱼类洄游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与大家共同了解河流和洄游鱼类。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立于2019年7月,作为云南省首个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网络,目标是推动滇金丝猴及栖息地整体保护。网络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YG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云南白马雪山保护区管护局等13家单位共同发起,目前共有28家成员单位组成。
10月29日下午,主题为“当农业遇上气候变化:化危为机 创新应对”的自然沙龙活动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京办公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商会、OATLY、瑞士再保险、中粮期货、汇丰中国、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通过主旨发言和圆桌讨论等形式,交流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挑战、机遇和最佳实践。
2010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老牛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在内蒙古展开以维护北方生态屏障功能为目标的内蒙古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NGO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参与,实践干旱半干旱区关键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充分结合的示范区域,并将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区。
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离不开广大一线工作者、巡护员、护林员的辛勤付出,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大山森林里开展巡护、调查和监测等工作,正是这些高强度投入的野外工作构筑了每个自然保护地扎实的保护基础。在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立两周年和第三个“金丝猴日”到来之际,我们继续发起“2021年优秀滇金丝猴巡护员评选征集”活动,支持和奖励我们的“国宝守护者”,并希望让更多的公众认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和先正达集团中国在山东省桓台县举办黄淮海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及现场演示会活动。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及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先正达集团中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以及河北、安徽、山东、河南四个冬小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省份项目领导和相关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
9月22日至28日,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中国水产学会、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共同组织的国内社会公益机构绿色水产养殖学习参观活动在浙江省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来自7家关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国内公益机构、产业协会和养殖社区的8位学员参加,采用专家讲座、生态健康养殖场实地参观和小组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旨在从生态环境养护、社区生计发展、食物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促进国内社会公益从业人员形成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认识,以及了解我国在其中做出的良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