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3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TNC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暨北京密云近自然森林经营研讨会在密云区召开。经前期多次座谈交流及现地调研,双方商定首期合作以密云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旗舰鸟类栖息地恢复为起点,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携手企业、社区共同探索以提升密云水库流域森林质量、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和水源涵养能力以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目的综合保护创新模式,打造城市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示范。
老河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是岷山北部山系野生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的咽喉。2010年,TNC较早地捕捉到了社会公益资金进入生态保护的契机,在这里开始第一次尝试把保护地委托给民间机构管理。如今,老河沟社会公益保护地已试点超过10年,保护成效明显,原有的盗猎、滥采、毁林活动已经基本杜绝,野生动物遇见率显著提高。从林场到保护地,从“竭泽而渔”到生态脱贫,改变,已然发生。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作为TNC上海保护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我们希望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建立更多城市小生境,并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社区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6月8日,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2022年首期自然保护公益沙龙——“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作为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合作项目重点成果之一,TNC中国海洋项目发布了《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推出“从源头到河口”系列文章,分别介绍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洄游鱼类的价值、河流生态系统和洄游鱼类的流域管理、有关鱼类洄游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与大家共同了解河流和洄游鱼类。
动物的饮食习惯反映了它们对食物资源的需求以及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那么,你是否好奇滇金丝猴平时都吃什么呢?这一次,小自给大家介绍滇金丝猴离不开的一款“盘中主食”——松萝。
2022年3月10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中国农业大学、先正达集团中国合作的“润田”项目组,前往河南安阳市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考察小麦春季长势情况,评估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效果。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和生长良好,预估产量同常年持平。
种树人常说“三分种,七分管”,这在滇西北尤其对。在滇西北,新植苗木管护面临哪些棘手难题?TNC和合作伙伴们想出了哪些解决办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请随小自了解一下吧!
3月9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民政府、杭州市治水办主办,淳安县五水共治指挥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等承办,千岛湖水基金、众安保险协办的“保护母亲河日”主题活动暨“共护秀水·喜迎亚运”四大护水行动启动仪式在淳安县梓桐镇举行。
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尔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大中华理事会理事阎志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全面提升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的建议》。
虎年伊始,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上海市长宁区2022年新一轮生境花园试点陆续筹备启动中,今年新建的8个生境花园主题更加清晰,将在生境花园中嵌入更多社区低碳元素。对于生境花园的建设管理,今年也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比如制定评价标准、及时编制运维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