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尽管现在人们已逐渐意识到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危机,但由于全球自然保护工作重点针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2018年至2022年,TNC中国项目与河南省林业局合作,共同在淅川县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致力于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结果表明,近自然精准生态修复技术在植被存活率、生态功能恢复、降低水土流失方面效果显著,对示范区的修复成效显著。
2023年3月21日的国际森林日,TNC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北京市密云库区五座楼林场开展近自然多功能森林经营研究并建设典型森林的多功能管理示范区,是双方首期合作的两个方向之一。
第28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强调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我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美好又脆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和恢复这些支撑人类福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12月18日,“第一届国家公园治理体系研讨会——国家公园多方参与关键制度建设”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过程中面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方向路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多方参与制度,形成国家公园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机制。
12月15-17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TNC合作的“3000+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综合技能培训项目”首期培训在成都举行。培训旨在按照“一专多能”理念,通过知识和综合技能学习,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巡护人员讲解、宣传等方面能力,促进巡护监测体验、典型故事及保护成果依法有序向自然教育、科普课程内容与活动转化,为巡护员创造更好工作空间、强化获得感,助力社区发展。
纽森夫人认为,虹旭生境花园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案例。
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管负责同志在北京会见了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首席执行官詹妮弗·莫里斯女士一行。双方回顾了在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长期以来的友好合作,并就围绕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商签相关合作框架协议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请广大公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月2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TNC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暨北京密云近自然森林经营研讨会在密云区召开。经前期多次座谈交流及现地调研,双方商定首期合作以密云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旗舰鸟类栖息地恢复为起点,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携手企业、社区共同探索以提升密云水库流域森林质量、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和水源涵养能力以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目的综合保护创新模式,打造城市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示范。
2020年10月14日,以“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为主题的202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 2020)在京盛大召开。大会特设“新能源产业助推绿色发展——风电行业的绿色探索”章节,由中国风能专委会(CWEA)、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鉴衡认证中心联合举办,介绍国内外风电行业绿色发展经验和优秀案例以及团体标准《风电场绿色评估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方法。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内蒙风光》老舍
在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正式发起“优秀滇金丝猴一线保护工作者评选”活动,希望让更多的公众认识我们的“国宝守护者”,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滇金丝猴保护工作中来。我们共收到了18名优秀一线工作者的提名材料,并通过公众投票评选和专家评审两种方式开展评选,公众投票有效期内共计获得超过13万份有效投票,通过汇总终评后,最终评出了8名优秀代表,授予他们“优秀滇金丝猴一线保护工作者”称号。
TNC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推选100名种子教师免费参与为期六周的康奈尔E-STEM教学培训(线上)。100名教师名额将分为三期:第一期20名;第二期30名;第三期50名进行招募。
2020年,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对公益保护地名录进行更新。在26家联盟成员推荐的公益保护地中,我们依据《社会公益保护地指南》,对初步达到标准的保护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有51块公益保护地被纳入2020年公益保护地名录。51块公益保护地覆盖的面积达10311平方公里。除此之外,我们还将5块暂未达到标准,但具备潜力的公益保护地纳入预备名录。联盟将在名录中,依据联盟标准评选出示范公益保护地,并对名录中的保护地开展动态评估,按照保护行动对名录实施动态更新和管理。
在7000平方公里的滇金丝猴栖息地上,每一天巡护、每一季造林、每一次社区工作,都离不开一线保护工作者的付出。为了让更多的公众认识我们的“滇金丝猴守护者”,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并投入到滇金丝猴保护工作中来,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正式发起“优秀滇金丝猴一线保护工作者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