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创多方共赢 | 中国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 四川老河沟十年记

  • 日期:2023.03.04
  • |
  • 来源:TNC

 综 述 


老河沟星空。© 梁植


科学研究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正继续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我们必须实现到2030年分别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的目标,否则地球的气候、空气及人类的食物系统、健康与财富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而为了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共繁荣的世界,我们必须深化与生态保护组织同行、各国政府和其他主要政策推动者以及全球企业实体的合作,一起努力,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确保和促使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 William


一直以来,建立自然保护地是全球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同样,中国也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截至2022年,中国陆域和海洋自然保护地覆盖率分别达18%和4.6%,与雄心勃勃的新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现有的保护地体系无论从对具有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覆盖程度上,还是从现有保护地的管理有效性上,都还存在一定的空缺。而社会公益保护地恰能填补这些保护空缺,提升陆域和海洋自然保护地覆盖面积和连通性。


2010年,随着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较早地捕捉到了社会公益资金进入生态保护的契机,将美国的土地信托保护模式引入国内。在“天下大熊猫第一县”四川平武县开始第一次尝试把保护地委托给民间机构管理。


2012年,四川西部自然基金会(四川桃花源基金会)与平武县签订为期50年的委托管理协议,由桃花源基金会筹集资金全面负责公益保护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老沟河夏景。© William


2013年,桃花源基金会注册成立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组建本地团队,在TNC中国的技术支持下,利用国际先进的生态保护规划方法制订保护计划,并实施。通过在保护地内开展科学巡护与监测;在保护地外围社区建立了扩展区,并通过建立社区保护地、组建社区巡护队、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推动社区参与保护并从中受益。这是TNC孵化的中国本土NGO,老河沟也成为中国首个由政府授权、监督,公益机构管理的社会公益型保护地。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公益治理、社区治理、共同治理等保护方式。这一指导意见为社会力量通过公益保护地参与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地提供了较大的政策空间。


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2013年工作会议。© TNC


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

四川省平武县老河沟保护地


老河沟自然保护地示意图。© 桃花源基金会


老河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是岷山北部山系野生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的咽喉。在这里,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但当时它并未被纳入到任何有法律保障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内。由于缺乏必要的巡护执法,其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是偷猎下套、电鱼毒鱼等人为干扰活动的威胁。


科学保护 成绩斐然


老河沟2021年路线及管理网格覆盖图(红线为老河沟2021年巡护线路)© 桃花源基金会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当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桃花源基金会和TNC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历时3年完成了覆盖植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及总体规划,摸清了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及栖息地状况,建立起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监测体系。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种群调查的结果显示,老河沟内生活着14只野生大熊猫。保护地进行网格化管理,把保护地划分成1公里*1公里的管理单元,建立起日常、重点及专项三级巡护体系,常态化开展巡护监测活动,老河沟每位巡护员每年都会将老河沟及周边缓冲区260个公里网格全覆盖2次,每年每人巡护里程超过800公里。引入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发智能巡护系统,对保护地内的动植物资源开展科学监测。


10年来,老河沟已经成为平武县最容易看到野生动物的地方。而且,老河沟搭建的科学研究平台,吸引了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及科学家在此工作;建立的科技平台,也成为公众的自然教育的信息平台。


老河沟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 桃花源基金会


老河沟野生大熊猫粪便。© TNC


2020年,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推进,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以老河沟为基础建立高村管护站,并将老河沟区域以及西侧相邻的43平方公里林地继续委托给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进行管理。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


老沟河村落。© TNC


老河沟在规划之初除了参照自然保护区管理划定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外,还专门在外围社区划定了扩展区,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相互协同,让社区从保护中受益。


为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使周边社区受益,实现保护地—社区共赢,老河沟中心巡护员不断走进村民家中,开展社区访谈,和老百姓交朋友,成为村民的好领军。每年每位巡护员的社区工作时间超过400小时,平均每天花在社工作的时长超过1个小时。


实地调查。© TNC


建立之初,老河沟推动社区成立了社区村民议事会,共管社区事务;鼓励村民从事可持续生态农业,成立社会企业—平武县老河沟百花谷蜜业有限公司,通过经营生态农产品将社区定制农产品纳入新成立的社会企业业务中;改造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村民活动中心,设立教育基金;2020年共350名学生获教育基金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31万元;2022年启动生态导赏员培训,申请参加的村民有115名,经过老河沟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有43名村民获得生态导赏员资格;推动养蜂共管,让蜂农按照规定有序进入老河沟开展养蜂活动,并从蜂蜜销售中获得收益,种种措施在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因为保护区的存在而受益。


老河沟所在的高村乡成为了平武县乡村振兴的示范。


保护故事:“寡妇村”的新生


新驿村。© 桃花源基金会


新驿村位于四川老河沟公益保护地旁,是老河沟西北方向的门户,村里几乎每一个成年男性都有过打猎的经历。全村160多户人,就有40多户的男人因盗猎被捕入狱,剩下女人们在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寡妇村”。


钟俊德今年63岁,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新驿村的巡护队长,他就曾因参与盗猎,被判刑入狱7年。后来他和当年的老猎人陆续刑满回到新驿村。要想让他们放下猎枪走上正途,光靠讲道理、说法律是苍白无力的,一定得找到大家都能够认同的那个平衡点。可那个点在哪里呢?


钟俊德演示过去打猎用的弩。© 桃花源基金会


回到村里的老钟发现村里和邻村的老百姓经常上山挖一种叫重楼的中草药。老钟常说:“我现在也老了,跑不了几年了。本来还想等老了,我们这里药材好,周围山坡上挖点药也能把生活敷衍过去。哪晓得现在这个挖法,哪等得到我们到老的那天啊?更不要说留给儿孙了!这山一定得管起来才行,不能让别人来我们这里挖药,我们自己挖药也要控制一定的量。”


新驿村是远近闻名的药材山,山上药材种类多,数量多,品质也好。一到春天挖药季,本村的人,约上外面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挖药,各路神仙各显神通,这些年很多药材都快要挖光了。不光老钟在焦虑,村民也在焦虑:这么挖下去,未来怎么办?


老河沟的社区工作队抓住了这个契机,从让老百姓“管好自己的山”入手,帮助村民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外村人进入新驿沟挖药的一律按村约劝阻回去。最在乎山里药材的老钟成了最积极的组织者。


山上的药材按照这种方式管起来了,山上的野生动物能不能也用同样的方式管起来呢?


于是,老河沟社区工作组又继续做工作:“既然我们已经把药材保住了,咱们能不能把山上的野生动物也保护起来,能不能成立一个专门的巡护队,把新驿的山都管起来?”村书记杜林首先被说动了,老钟也异常热情。老杜、老钟一拍即合:就这么干!老钟成了新驿村的村民巡护首任队长。


2018年,新的村规民约启动,新驿村成立了社区保护地,老猎人们组成了村民巡护队,开始从把新驿村的山守护起来。


仅仅过了一年,这帮老猎人组织的巡护队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山上清理出140多副猎套,还缴了一支枪交给派出所。挖药的、钓鱼的、网鸟的,连续处理了好几起。名声也起来了,杜书记很自豪:“打猎挖药的都晓得我们这个地方来不得了,晓得来了就要遭殃。”巡护队员也很自豪,因为在老河沟的帮助之下,他们安装了40多台红外相机,拍到很多次熊猫的精彩镜头,熊猫带幼崽、熊猫“为爱”打架的视频还上了几次央视。老钟现在逢人就说,我们新驿村的熊猫都排成队了。


昔日的猎弩。© 桃花源基金会


“寡妇村”的改变是老河沟10年社区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2022年,老河沟在保护地周边推动和支持当地社区建立了福寿、关坝、新驿3个社区保护地,使得有效保护面积从初建时的110平方公里扩大到近250平方公里。这就是老河沟的不同,它关注的是保护最核心的内容,保护区周边的社区,还有社区里的人。


 结 语 


老河沟山区。© TNC


老河沟社会公益保护地已试点超过10年,保护成效明显,原有的盗猎、滥采、毁林活动已经基本杜绝。野生动物遇见率显著提高,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野生动物影像也越来越多,10多年来布设的红外相机已经累计拍摄到100多万张照片,12万分钟以上的动物视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也时不时溜达到保护区基地附近了。


2021年野生大熊猫跑到保护区基地公路旁散步,曾被央视报道。2022年4月老河沟第一次捕捉到亚洲金猫进食画面,成为全国首例金猫捕食的高清视频。老河沟已经成为四川平武县最容易看到大型兽类的地方,消失20多年的欧亚水獭也重新回到了老河沟的河流中。从林场到保护地,从“竭泽而渔”到生态脱贫,改变,已然发生。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我国需要率先创新保护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探索灵活高效的保护机制,以大国的担当履行2020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承诺。过年几年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很多过去的保护空缺正逐渐以不同形式被填补,或建立公益保护地,或成立保护小区,或成立村民巡护队,民间力量开始更多参与自然保护,探索不同的可能。


携手合作,保护自然。© TNC


自1998年,TNC受邀进入中国开展自然保护工作以来已25载;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是我们对自然保护理念的推广,很多中国本土的自然保护公益机构在与TNC的合作中获得了快速地成长,很多新的中国的自然保护组织在TNC的帮助下成功组建并迈入正轨。


我们知道,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我们需要通过跨行业和国界的合作,在分歧中寻找共鸣;我们需要迅速过渡到一个对自然有益的世界,而这离不开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更多的国家与地区携手合作向着同一目标共同前进。


作为一家国际自然保护公益组织,我们期待把全球保护资源与中国的发展需求进行对接;作为一个崇尚科学的自然环保组织,我们希望成为中国自然环保领域将智库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代表,成为引领、推动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