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TNC为国内修复性水产养殖实践提供参考

  • 日期:2019.11.05
  • |
  • 来源:TNC
水产养殖

随着海产品消费不断增长、捕捞渔业产量接近生态极限,水产养殖已成为当下全球增长最快的食物生产方式之一,年经济总量高达2435亿美元。尽管在一些情况下,水产养殖的快速增长对周围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种的养殖,特别是贝类海藻,可以发挥净化水体和提供栖息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周边环境产生正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总量占世界养殖总量的60%。2019年农业农村部联合10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可见水产养殖的生态潜力正在受到水产研究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TNC/
修复性水产养殖技术研讨会

10月25日,中国水产学会、浙江省水产学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浙江宁波举行修复性水产养殖技术研讨会。暨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院所的科研学者和浙江、广东、福建、广西、山东等省区水产(渔业)技术推广站的水产管理与实践人员受邀参会,交流国内贝藻养殖现状与挑战分享坛紫菜、龙须菜、牡蛎、贻贝等国内贝藻养殖在修复沿海生态环境中的潜力,并研讨如何紧密连接科研与养殖实践促进修复性水产养殖在国内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


研讨会现场    摄影:王北阳

此次研讨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陆元林副巡视员介绍了浙江绿色水产养殖的概况。TNC全球水产养殖战略负责人Robert Jones介绍了TNC全球修复性水产养殖项目的工作进展与实践。TNC海洋栖息地高级科学家Boze Hancock分享了牡蛎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和量化技术为国内贝类养殖生态服务功能的量化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海洋公益论坛/
TNC修复性水产养殖分论坛

10月29日,TNC在海南三亚“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上举办了修复性水产养殖分论坛,与同行分享了贝藻养殖生态效益的国内外科研进展和实践。同时,设置对话与问答环节,就国内适用于修复性水产的养殖品种、修复性水产在国内的实践潜力、配套政策等问题,与报告嘉宾、听众展开深入讨论。TNC与合作伙伴共同撰写的《贝类礁体修复指南》,也在分论坛进行了介绍与发布。

TNC举办修复性水产养殖分论坛    图片来源:海洋公益论坛


@

在一定的养殖条件下(如布局合理、设施环保、密度适中等),能向环境提供正向环境效益的商业性贝类和藻类养殖,称之为修复性水产养殖。在哪里开展贝类和藻类养殖有机会或有潜力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是这两次会议均讨论到的问题之一。


而近期,TNC全球水产养殖团队与合作伙伴亦在PLOS ONE共同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出一套量化的全球“修复性水产养殖潜力指数(Restorative Aquaculture Opportunity Index,RAOI)”,帮助识别出那些有巨大潜力受益于贝类和海藻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海洋生态区,即高潜力海洋生态区(High Opportunity Marine Ecoregions,HOMEs)。

全球海洋生态区在开展修复性贝类养殖上的潜力

全球海洋生态区在开展修复性海藻养殖上的潜力

潜力低------>潜力高     

Theuerkauf SJ et al. 2019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此报告

通过分析,该研究识别出的贝类养殖高潜力海洋生态区集中在大洋洲、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海藻养殖高潜力海洋生态区分布在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基于贝类还是藻类的修复性水产养殖,中国东海均被识别为高潜力区域。


海藻养殖

该研究为各国政府、国际发展组织和投资者提供参考。未来,这些高潜力地域真正实现受益于贝类和藻类养殖的多重效益,还需要管理者、养殖户等利益相关方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养殖技术、改进养殖管理,促进这类养殖系统最大化地服务于沿海社区和生态环境。

相信在科学指导下,合理管控的可持续水产养殖可以为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可持续的海鲜,同时也为社区创造收入,使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受益,并提供具有可观经济回报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