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气候这一话题已是老生常谈。类似于“地球环境正在逐渐变暖”“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之类的新闻源源不断,让人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负面报道也从来不见减少。然而,气候问题未必一定是悲观和无望的。
即使在以长耳闻名的兔子家族中,长耳大野兔也能靠它们标志性的长耳和长腿“兔立兔群”。长耳大野兔不是“兔”,它们是真正的“野兔”。兔和野兔都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包括可爱的pika——鼠兔(鼠兔科)。世界上一共有6种长耳大野兔,让我们来看看每一种吧!
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发现马来熊和人类之间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它们会模仿彼此的面部表情。野生动物专家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严惩偷猎者和贩子以及加大动物保护中心的救助,阻止马来熊走向灭绝。
有时分享观察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可能会使其陷入危险。这不是在帮助保护它们,而是在引导偷猎者猎杀濒危物种。关于野生动物的信息,什么时候应该分享传播出去,什么时候又该保持缄默?
长久以来,人们总觉得小熊猫和大熊猫、小浣熊有着神秘的关联。总有人会问:“小熊猫是大熊猫小时候吗?”“这不是小浣熊吗?”那么,常被认错的小熊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呢?
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已发生的生态危机和教训表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求、降低自然环境的压力。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牡蛎礁修复项目,2011年启动的美国切萨皮克湾哈里斯溪的牡蛎礁修复涉及多个合作机构,从前期设定修复目标、规划项目,到实施后的长年监测与评估,耗时8年,共修复142公顷牡蛎礁,为其他国家的大型生态修复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每年的5月22日,是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IDB),旨在增强各界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2020年的主题为“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
本期的主讲人是来自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上海办公室的杨波博士,她与大家分享了城市项目——生境花园在上海社区的开展情况。杨波博士在2006年7月加入TNC,曾在云南和上海等地协助开展中国湿地项目、在长江项目中组织协调长江中上游鱼类保护项目、负责管理TNC与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的“归去来栖”示范项目等。目前,与团队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城市的关系,实现自然和城市的共赢”。
观鸟者和科学家知道,许多鸟儿没能完成穿越墨西哥湾的迁徙旅程。但是,落在海里的鸟儿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有了答案:很多变成了虎鲨的食物。
包括牡蛎礁在内的贝类礁体是重要的海岸带栖息地,然而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严重退化,为了逆转这一趋势,海洋保护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多方合作伙伴在全球很多地方开展了相关修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