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2022年12月,近20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COP15,为扭转大自然的急速退化达成十年行动方案,可谓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而现在的困难是:落实。为将计划付诸实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已有战略,并开发全新战略。为继续推进保护工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TNC与合作伙伴正在这10个地方展开合作。
2022年度TNC全球摄影大赛落下帷幕,今年摄影大赛的全球参与度创下了历史之最,参赛作品来自19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涵盖六个不同的组别。
意见分歧与冲突不断充斥在新闻资讯和社会信息中,我们又总试图对眼前的问题进行分类,因此气候危机等长期威胁很可能会在我们的集体意识中被削弱。然而,IPCC最新报告中的证据表明,国际社会不能让这种情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发生。
澳大利亚大堡礁研究人员发现,较之其他珊瑚,平板形鹿角珊瑚能使珊瑚礁栖息地的再生能力快14倍。平板形鹿角珊瑚高度敏感,在大堡礁的恢复过程中作用十分关键。
我们这次推荐的4本小说,都对人类世(我们正处于的地质年代)有着长时间的、深刻的理解和观察。
10月17日,以“助力双碳目标 共建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1大梅沙碳中和国际论坛在深圳万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论坛现场发布《2021中国城市社区碳中和大梅沙行动宣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14日至15日,COP15生态文明论坛召开,论坛主题为"同舟共济,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国内外嘉宾在7个分论坛上围绕不同议题进行讨论,并发布“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倡议。
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13日下午,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闭幕,正式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CEO詹妮弗·莫里斯(Jennifer Morris)第一时间发表评论。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政策、机构和保护金融主任安德鲁·道依茨(Andrew Deutz)呼吁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