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项目

犀牛的回归:保护肯尼亚“国家遗产”(上)

  • 日期:2025.08.20
  • |
  • 来源:tnc

TNC全球保护故事


A Kenya Wildlife Service team scatters as a sedated rhino wakes and takes off.

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成员在一头东方黑犀复苏时四散躲避。没有动物或人因此受伤。© Ami Vitale


在肯尼亚内罗毕以北不到200英里的Loisaba保护区,当黎明前的琥珀色晨光照亮地平线时,David Saruni朝空中抬起手掌,将一架无人机送上了草原上空。若是没有无人机螺旋桨旋转的嗡嗡声,人们可能会误以为Saruni正在向天空祈祷。


无人机在上空盘旋,身为Loisaba保护区安全管理员的Saruni用遥控器关闭了闪烁灯,使无人机进入类似隐身模式的状态。随后,他引导无人机飞向一片点缀着金合欢树的连绵起伏的山丘,前往一处灌木丛生的区域。随着无人机消失在远方,这片土地陷入了静谧之中,只有斑晨鸫和火雀的歌声不时打破这份宁静——当然,还有Saruni的无线电通讯声,其他巡护员用斯瓦希里语报告着野生动物的踪迹。


草地上站着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在Ol Pejeta保护区,一名巡护员向一头名叫Ushindi的雌性犀牛发射了镇静剂飞镖,然后将其转移到Loisaba保护区。© Ami Vitale


图片包含 户外, 草, 动物, 站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Ewaso社区的成员看着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将一头犀牛放归Loisaba。© Ami Vitale


他正在寻找东方黑犀(Diceros bicornis michaeli)及其三个月大幼崽的踪迹。犀牛妈妈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而Loisaba的巡护员们一直在为这个家庭提供所需的所有空间,同时每天进行目检,以确保两只动物都健康无恙。


Saruni通过切换视频屏幕上的两个操纵杆来控制无人机。无人机巡逻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专注地盯着红外视频画面,扫视着一片像一幅幽灵般画布一样展开的灰色景象。突然,两个身影进入视野,在广袤的荒野中,它们每一个都像炽热的白色灯塔,散发着温度。Saruni将镜头拉近。


A map shows where rhino preserves and other protected areas are in Laikipia County, Kenya.

Loisaba是Laikipia县众多支持犀牛种群的保护区之一。通过社区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TNC及其合作伙伴希望看到一条连接的廊道,让犀牛像以前一样漫步。© Mapping Specialists


在肯尼亚北部长大的大多数孩子从未在野外见过东方黑犀,许多年长者甚至已有50多年未曾目睹其踪迹。但它们曾一度在该地区大量存在。


“这片土地非常适合东方黑犀生存,” Loisaba保护区首席执行官Tom Silvester说,“如果你查阅历史资料,无论是当地人的口述传说,还是早期定居者和探险家的文字记载,都会发现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大量的犀牛。”


20世纪70年代之前,约有2万头东方黑犀在肯尼亚各地自由漫步,从南部的半干旱Tsavo生态系统,到西部的Maasai Mara景观,再到北部的Laikipia高原。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犀牛角偷猎活动猖獗,犀牛数量骤减至不足400头。犀牛角主要由密集的角蛋白纤维组成——这种蛋白质与构成人类头发和指甲的蛋白质相同——但一些人认为犀牛角具有药用价值,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Two security guards hold dogs on leashes as they patrol with the sun setting behind them.

Loisaba的反偷猎团队包括全职保安和一支由训练有素的追踪犬及其训练员组成的K9部队。这种安保措施是必要的,因为东方黑犀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被偷猎到灭绝。如今,他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增长到1000多头。© Ami Vitale


男人站在树旁边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Ltesekwa Lowuakutuk在Loisaba保护区巡逻,保护东方黑犀。© Ami Vitale


1989年,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KWS)的成立标志着该国开始通过实施反偷猎措施、加强栖息地保护和建立犀牛保护区以减缓物种数量下降。


肯尼亚目前拥有17个这样的保护区,栖息着1000多种极度濒危物种。Silvester表示,自1984年以来,KWS领导的保护工作使肯尼亚东方黑犀的数量增加了4倍多,这些工作“几乎太成功了”。保护区物种数量过载,导致犀牛对资源的竞争加剧、领土争斗以及压力增大。Silvester说,为了让犀牛种群继续恢复,必须建立新的保护区,并让它们有自己的繁殖种群。


最新的Loisaba保护区正是这样一个地点,该保护区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10多年前协助建立,犀牛已在此地消失了约半个世纪。Loisaba拥有永久性水源、良好的植被和健全的安全措施,是犀牛的理想栖息地。然而,成为保护区绝非易事。KWS要求对这些保护区进行严格的规划、监督和评估。Silvester和Loisaba团队还希望确保当地社区能够参与并受益于保护工作。但如果建立一系列新保护区的努力取得成功,肯尼亚不仅将重建东方黑犀的遗传种群,还将重新连接该物种的历史栖息地,使全国的野生动物受益。


一群人在广场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24年初,Ewaso社区的成员夹道欢迎一支载有犀牛进入Loisaba的车队。© Ami Vitale


一群人躺在草地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野生动物巡护员Rita Kulamo在肯尼亚Laikipia与社区成员谈论附近Loisaba保护区放生的东方黑犀。© Ami Vitale


Loisaba保护区横跨肯尼亚Laikipia县,占地5.8万英亩。热带稀树草原与林地交织在一起,林地上岩石嶙峋。发源于肯尼亚山山坡的埃瓦索恩吉罗河(Ewaso Ng’iro River)蜿蜒流经保护区的一侧。泉水与季节性水塘滋养着繁多的野生动物:成群的秃鹫,高大的网纹长颈鹿,成群的狒狒、狮子、斑马,以及该国现存的23头东方黑犀。


20世纪90年代初,Silvester来到当时还是牧场的Loisaba,他的妻子Jo受雇管理马厩。1997年,他租下了这片土地,并开始将其转型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2014年,当这座牧场挂牌出售时,Silvester和TNC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永久保护这片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景观,其中包括各种野生动物的重要迁徙廊道和繁殖地。


图片包含 建筑, 橙子, 男人, 绘画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尽管犀牛长期缺席,但它在当地文化中仍然占有图腾的地位。拥有犀牛意味着社区有更多的安全和经济机会。一幅壁画庆祝犀牛回家。© Ami Vitale


沙滩上的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Joseph Ltitanoi和Morijo村的其他人检查了犀牛足迹。这是50年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首次看到犀牛足迹。© Ami Vitale


“野生动物会季节性地在保护区与保护地之间迁徙,寻找水源和牧场,”TNC肯尼亚项目主任Munira Anyonge表示,“因此,对这些物种的管理需要集体努力(社区、保护区和政府共同努力),以保护肯尼亚的国家遗产。”


在与Space for Giants等当地合作伙伴的协作下,TNC成功将Loisaba从私人卖家手中转移至肯尼亚社区信托基金名下。作为一家私有保护区,Loisaba将归信托基金所有(而非政府所有),但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全球珍稀野生动物和造福当地社区。


彩虹挂在天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犀牛Bruno在彩虹下休息,然后搬到新的保护区。© Ami Vitale


如今,Loisaba通过其24间高端帐篷客房和露天客房创造旅游收入。狩猎旅行和住宿的游客费用约占Loisaba运营成本的一半,并为保护野生动物和推动保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该保护区为毗邻保护区的Laikipia Masai和Samburu村创造了经济机会,包括提供了450多个工作岗位——从巡护员到酒店接待人员,不一而足。该保护区是区域科学和研究倡议的中心(近期研究重点关注大型猫科动物和网纹长颈鹿的迁徙),与包括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San Diego Zoo Wildlife Alliance)在内的TNC合作伙伴共同开展。


在Loisaba建立犀牛保护区不仅有助于该物种的长期生存,还使该地区向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即打造一条连续的保护廊道,增强所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连通性。


图片包含 户外, 草, 动物, 男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019年,摄影师Ami Vitale在肯尼亚Ol Pejeta保护区坐在最后一只活着的北方白犀旁。Vitale报道了肯尼亚21头东方黑犀的迁徙,她拍摄的彩虹下犀牛Bruno的照片(上图)获得了国际年度最佳图片奖的第一名。© Ami Vitale

 

“将犀牛带回它们的原生栖息地,不仅仅是为了拯救一个关键物种,” Silvester说,“更是为了恢复自然平衡,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