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项目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项目在京举行生态流量研讨会

  • 日期:2019.11.11
  • |
  • 来源:TNC

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水利部国合中心”)的主持下,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项目”(New Green Line,NGL)在北京举行课题进展交流和生态流量研讨会。课题组成员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项目进展,参会单位还交流分享了国内外生态流量的研究、设计、实施与管理经验,并基于NGL项目试点地区情况展开讨论。


TNC郭乔羽博士介绍美国河流生态流的设计与实践(中国TNC刘昊 摄)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郭乔羽博士介绍了美国河流生态流的设计与实践。大坝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系统的改变是水生生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无论是从大坝建设的整体规划还是单个大坝的运营角度,都有机会更好地平衡保护与发展的需求。在开发前期,水电工程系统性规划(Hydropower by Design)可以帮助水电开发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获得同等电力的同时,减轻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平衡电力需求、社会需求和环境需求。


郭乔羽博士表示,生态流量不仅仅是“最小流量”的概念,水文变量年内和年际变化的范围、时机、持续时间、频率以及变率等相关参数,都是维持自然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关键要素。在设计生态流时,基于需求、预算、可获得数据的复杂程度,可以采取几种不同方法,如综合水文桌面法、专家组评估、检验利益权衡及运行调整的预测结果三级生态流设计方法等。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有些地区会采取“预防性流量限值法”,要求保留80—90%的自然流量。郭乔羽博士还介绍了萨凡纳河、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的生态流量案例以及美国的水管理立法、大坝许可证管理制度、用水许可制度等对生态流量实施的帮助作用,同时强调监测及适应性管理是促进生态流量的实施满足预期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果的必要手段。


© Jerod Foster


水利部农村水利与水电司的张学进处长介绍了中国小水电建设生态流量保障与监管。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的彭文启所长以永定河为例,介绍了生态流量确定的关键问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赵中楠副处长介绍了中国河流生态流量确定的原则、方法及技术指标。中国三峡集团流域枢纽管理局的邢龙副处长介绍了金沙江下游梯级与三峡水库的调度实践。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重庆市水电设计院分别介绍了试点省市地区的生态流量管理政策支持与实践。会议的最后,水利部国合中心主任石秋池与大家分享了《欧盟水框架指令》共同实施战略第31号指导文件中对生态流量实施的建议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水利部国合中心、水利部农村水利与水电司、水利部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重庆市江津区水利局、重庆市水电设计院、重庆市巴渝水利规划院,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普洱市水务局、景东县水务局、镇沅县水务局以及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三峡集团流域枢纽管理局、西南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共50余人参加。


经过为期两天的交流讨论,相信NGL项目在后续实施中能够更好地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地方实际工作,在河流生态保护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