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项目

解锁自然的力量:善待自然,减缓灾害

  • 日期:2020.08.22
  • |
  • 来源:TNC



导读:2020,庚子鼠年已然过了大半,森林火灾、蝗灾、干旱、还没结束的疫情和汹涌而来的洪水等,让很多人感觉到这一年的不平凡和多灾多难种种意外让人们措手不及,人们不禁反思,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地球怎么了?实际上,2020年对我们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大自然已然发起警告!本期解锁自然的力量系列长文将重点关注与洪涝、台风、干旱相关的自然灾害事件,通过简要的分析和案例说明,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自然手段减少自然灾害以及降低其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摄影:©Gregory Meyer /TNC Photo Contest 2018

自然灾害-- 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重大风险因素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


《1998-2017经济损失、贫困和灾害》报告显示,1998-2017年,灾害导致全球130万人死亡,44亿人受伤、无家可归或需要紧急援助。在所有的7,255个有记录的灾害事件中,91%的灾害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洪水、风暴、干旱、热浪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其中洪涝占据的比重最大,超过40%(CRED, 2017)。


资料来源:CRED(2017)


据联合国减灾署2019年发布的《全球灾害评估报告》,过去数年间,全球观测到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都在增加,因此联合国正在积极地倡导由救灾转变为关注灾前规划和预防,同时强调全面了解灾害的定义和系统风险(UNDRR,2019)。在所有灾害事件中,洪涝、地震、飓风、干旱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占比超过60%,同时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们也注意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逐年增加。2000-2010 年,经济损失约为 1 万亿美元;其中2010 年一年,损失据估计达 1090 亿美元。根据紧急灾难数据库 (EM-DAT) 的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高于过去,其中发达国家经济损失更大,主要是因为富裕国家(美国、欧洲、正在崛起的亚洲)的基础设施更昂贵,因此蒙受的绝对损失更大
(许多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受损不明,与高收入国家相比,防灾准备不足的低收入国家民众伤亡率会更高)。2005 年的印度洋海啸造成了 100 亿美元的损失,而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 了 1300 亿美元的损失Leoni 等, 2011 )。


资料来源: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


我国自然灾害主要类型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冰雪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财富的聚集和社会发展进步等因素,2010 -201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呈逐步上升趋势。2018年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受灾,超过10%的人口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00多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洪涝灾害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波及范围最为广泛,且造成的损失严重,预计影响我国10%的国土面积和70%的工农业总产值。来自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2018主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洪涝占比超过50%。


台风

台风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统计,近10年(2009-2018年)海洋灾害共导致我国沿海各地直接经济损失984.4亿元。2019位居中国十大灾害榜首的超强台风“利奇马”导致14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15亿元人民币。


干旱

干旱是我国经常性气候特征。例如,2010年发生于我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大旱,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导致6000万人、600万公顷农田受影响,180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30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全球灾害管理趋势 


为了有效地降低灾害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构建更加富有“韧性”的社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专门成立了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简称UNISDR),以帮助和协调国际社会积极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灾害治理的模式从关注灾后救助转变为灾前预防从关注单一灾害事件转变为关注更为复杂的系统风险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管理和认识水平差异、经济发展和环境退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交织,全球防灾减灾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有很多能够提高抵御能力并减轻致灾因子影响的方法与举措尚未被应用及采纳,这其中就包括利用自然的力量应对自然灾害


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治理手段包括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通过兴建水利设施、大坝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以达到防灾减灾,控制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法律法规、监测预警、生态修复、能力建设等工程措施以外的技术手段,以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为有效降低灾害风险及损失,需要两者兼顾。然而,很多国家一般更多地注重工程措施,往往容易忽略非工程措施如生态系统在系统灾害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

 

近年来,作为非工程措施的基于生态系统的灾害风险减缓(Eco-DRR)在风险管理中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


基于生态系统的灾害风险减缓(Eco-DRR) 


什么是Eco-DRR?

减少灾害风险(DRR)是一种识别、评估和减少灾害风险的系统方法,目的是降低社会经济对灾害的脆弱性,以及引发灾害的环境和其他危险。例如,实施适合于当前和未来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法规,分流洪水,使用抗旱作物,或增加蓄水能力以便在干旱时期维持供水。

 

基于生态系统的减少灾害风险(Eco-DRR)是DRR下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也属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整体范畴。它是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灾害风险,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发展。Eco-DRR被认为是最具成本有效性的减灾防灾方法,并可获得经济回报。有研究显示,针对自然领域修复每投入1欧元可以有7-27左右欧元的经济收益(Verdone,2017)。


摄影:Mark Godfrey


湿地、森林、草地、海岸带等生态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受灾体的暴露程度,减缓灾害冲击。这些生态系统类似一个海绵体,在强降水阶段,可以吸纳降水、削减和延迟洪峰。在干旱时期,这些生态系统中储存的水分可以逐渐释放出来,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缓解旱情。同时,良好的森林和草地植被能够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河道和水库的泥沙淤积,从而减缓河床抬升,延长大坝使用寿命。


森林与湿地“助力”水文调控 


森林具有庞大的树冠和深入土层的强大根系,还具有枯枝落叶层和疏松的土壤。大气降水首先受到林冠层的截留和蒸发,同时林内降水的动能降低,降低了对地面的冲击和冲刷;林内降水再通过地面枯枝落叶层截留后渗入到土壤,通过林地土壤丰富的非毛管孔隙快速下渗到深土层储存。森林的储水能力是裸地的数倍,被称为最廉价的水库。

 

摄影:张小全/TNC


湿地具有调洪调蓄的能力。在多雨或涨水的季节,过量的水将被湿地储存起来,直接减少了下游的洪水压力。在随后的数天、数周甚至数月里,再慢慢地释放出来,补充给河流或下渗补充地下水,有效地缓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断流的问题。一些沼泽,泥炭湿地的吸纳水能力可以达到其面积的9-10倍以上(胡秀芳,2020)


“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林可以有效消浪缓流、防止岸线侵蚀,从而抵抗风暴和台风等海岸带灾害的负面影响,增强海岸带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韧性性,被公认为“绿色的海岸卫士”。据研究,100米宽度的红树林带可消减波高13-66%;而500米宽度的红树林带则能够将波高消减50-99%(McIvor等,2012)。红树林还可以随着海平面上升而促淤造陆、抬升滩涂地表高程,长期看可以降低防护设施的维护费用。红树林提供的减灾效益相当于每年保护1800万人免于受灾、820亿经济财产不受损失。在我国,如果没有红树林,那么沿海地区的台风、风暴潮每年将会额外造成190亿美元(即超过134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Losada等,2018)。



基于自然---海绵城市 


在城市,通过绿色基础设施,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同时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海绵城市”。



案例:韧性城市---费城雨洪管理


当美国费城的大雨沿房屋和其他不透水建筑物表面倾泄到地面的时候,雨水让这座城市的合流制管网不堪重负,这导致每年有近491亿升未经过处理的污水混杂着受污染的雨水从城市排水系统中溢流出来。


图片来源:phillywatersheds


2011年费城正式启动了以建设“美国最环保城市”为目标的绿色城市,计划通过25年的周期内,将市区内1/3的不透水地表改建成“绿色路面”(透水铺装),利用绿色路面就地消纳每次降雨十至少一英寸(2.5厘米)的雨水量,年平均减少85%雨洪径流。整个改造过程中强调使用自然方式改造原本不透水地面,以改变城市景观与雨洪的相互作用。此外,费城还开发了创新的金融机制,建立基础性的雨洪收费政策,获得长期稳定的雨洪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


2020年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世界正加速变化,但也意味着改变的机会;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策略,改变我们利用自然的方式,防止地球生态系统崩溃、减缓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变以往灰色基础工程对生态功能考虑不足的情况,采用Eco-DRR,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轻灾害发生风险;改变灾害管理模式,更加重视灾前预防;在吸取过往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接再厉,共同努力,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Leoni, Brigitte; Radford,Tim; Schulman, Mark .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灾害》, 联合国减轻灾害风险的记者指南,2011P124-157 
Urs Baertschi,Weathering the storm – crisis lessons for climate resilience, 22 Jun2020.

UNDRR .2019.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Disaster RiskReduction, Geneva, Switzerland,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Reduction (UNDRR)

Verdone, M. and Seidl, A. “Time, space, place, and theBonn Challenge global forest restoration target”, Restoration Ecology, Volume25, Issue 6, November 2017.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111/rec.12512

McIvor, A.L., Möller, I., Spencer, T. andSpalding. M. 2012. Reduction of wind and swell waves by mangroves. NaturalCoastal Protection Series: Report 1. Cambridge Coastal Research Unit WorkingPaper 40. Published by The Nature Conservancy and Wetlands International. 27pages. ISSN 2050-7941. URL: http://www.naturalcoastalprotection.org/documents/reduction-of-wind-and-swell-wavesby-mangroves

Losada, I. J., P. Menéndez, A. Espejo, S.Torres, P. Díaz-Simal, S. Abad, M. W. Beck , S. Narayan, D. Trespalacios, K.Pfiegner, P. Mucke, L. Kirch. 2018. The global value of mangroves for riskreduction. Technical Report. The Nature Conservancy, Berlin.

McKee, K. L. 2011. Biophysical controls onaccretion and elevation change in Caribbean mangrove ecosystems. 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91(4): 475-483. 

网站资料:

United Nations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Understanding risk, available at https://www.undrr.org/building-risk-knowledge/understanding-risk.

https://www.undrr.org/about-undrr/history

微信公众号文章:

中国环境:对话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洪灾管理有哪些自然解决方案?(200816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布2018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