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生态未来 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国际交流活动在东营成功举办
- 日期:2025.11.21
- |
- 来源:TNC

第三届 “沿着黄河遇见海” 黄河口国际观鸟季
在山东东营开幕 ©TNC
2025年11月15日,以“黄河拥抱蔚蓝 我们握手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在山东东营开幕。在开幕式上,东营市政府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分别与包括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内的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及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涉及湿地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守护、鹤类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共建及协同保护发展等多个领域。同期举办的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国际交流活动,汇聚各界智慧,为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同保护注入新动能。

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TNC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杜卿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坐拥黄蓝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3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数据显示,东营市境内湿地面积达4567平方公里,湿地率41.6%,不仅是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更因横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全球鸟类迁徙线路,每年吸引数百万只鸟类繁衍栖息,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值得关注的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类已从建区初期的187种增至374种,东营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丹顶鹤野外繁殖地的最南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国际交流活动 ©TNC
当日下午,作为第三届黄河口国际观鸟季重要活动之一的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国际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办,TNC、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协办,以“协同保护,共建国家公园生态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国家公园及周边生态廊道协同保护,平衡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关系的需求,促进国家公园内外合作和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管理,以及加强全球保护合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培训交流处黄浸、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海森、TNC中国项目代理主任董珂分别致辞,为此次活动拉开序幕。

杨锐教授带来主旨报告 ©TNC

高吉喜博士分享观点 ©TNC

黄宝荣博士解读国家公园内外协同保护路径 ©杜卿

James Fitzsimons介绍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经验 ©TNC
研讨环节“干货”满满,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展开深入探讨。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带来主旨报告,剖析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底层逻辑并提出 “十五五” 政策建议,包括差异化、精细化调处国家公园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持续优化、深化、细化国家公园各项体制机制建设;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高吉喜聚焦生态红线与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及其在提升生态廊道与景观连通性的作用,探索空间管控与战略协同路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主任黄宝荣则从现代化治理框架出发,解读国家公园内外目标协同、战略协同、规划协同的保护路径。国际视角同样亮眼,TNC全球保护战略高级顾问James Fitzsimons介绍澳大利亚、美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经验。此外,TNC中国项目科学主任彭奎、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郭志伟、保护地友好体系保护地友好产品总监时金松等专家,分别就TNC国家公园保护实践、鄱阳湖鹤类栖息地管理、自然保护地周边友好发展等主题分享案例与经验。

圆桌讨论 ©TNC
圆桌讨论环节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彭奎博士的主持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科研中心主任王忠敏、世界五百强企业代表江瑛、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柳新伟、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霞、TNC中国黄河湿地项目总监李潜等多元主体齐聚一堂,围绕 “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的多元参与与治理创新” 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诸多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思路与方案,包括引导绿色产业发展、加强科学监测、引进商业优势、动员社区参与、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等。活动最后,董珂主任与主办方代表分别总结,对本次活动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强调此次活动是推动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的重要起点。
董珂表示,TNC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黄河口保护区管委会深化合作,未来将在科学研究、生态修复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国家公园建设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万鸟齐飞 ©杜卿
此次第三届 “沿着黄河遇见海” 黄河口国际观鸟季与国家公园协同保护国际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黄河口卓越的生态价值,更搭建起全球生态保护交流合作的桥梁。未来,黄河口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凝聚全球保护力量,推动国家公园协同保护迈向新高度,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