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科学

小科普|雨后蚯蚓为何“出逃”?真正原因其实是这样

  • 日期:2023.08.24
  • |
  • 来源:tnc


earthworm in soil

© Dan Brekke / Flickr


暴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景象我们许多人都见多了,多到我们都认为不足为奇。人们都自以为知道背后的原因,即使是最有好奇心的城市自然学家,可能也不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毕竟,我们在学校上的第一堂自然课内容可能就是:蚯蚓必须在雨后爬到地面,因为它们要淹死了。


与许多自然故事一样,蚯蚓爬出地面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我们不妨深挖下去(各种意义上的深挖),看看蚯蚓出现在潮湿的人行道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蚯蚓“淹死”的真相


人们的普遍看法是,蚯蚓之所以在雨后爬出来,是因为它们无法呼吸。在学校里,老师教的也还是这一套,你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详细的解释。大部分人认为,蚯蚓爬行的路径和地下气穴会被水淹没,这样一来它们就无法呼吸。这听上去很有道理。


然而,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对这种解释提出了质疑。正如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研究员克里斯·洛维(Chris Lowe)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所说,蚯蚓通过皮肤来呼吸,而这需要有湿润的环境。


当肺部被水填满时,人就会淹死。但蚯蚓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们没有肺。许多研究表明,蚯蚓里的大部分品种都能在被水淹没的情况下存活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最近,大多数很火的科普号都认定“蚯蚓淹死”的论断是错的。诚然,它不太可能是完整的解释,但我们或许不应该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例如,发表在《无脊椎动物学》(Invertebrate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蚯蚓的雨后行为取决于其品种。


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两种不同生活史的蚯蚓。一种在夜间消耗的氧量比白天更多,另一种在24小时内消耗的氧量都较低。夜间耗氧更多的蚯蚓耐受水浸的能力较差。到了晚上,在它最需要氧气的时候,尤其难以忍受雨水的浸泡,于是就爬到地面。另一种蚯蚓从不爬到地面,即便下雨也是一样。它始终较低的氧耗使它能够更好地承受水浸。


所以,你在人行道和大街上看到的蚯蚓很可能正是那些缺氧的蚯蚓。但有许多研究人员怀疑这个解释仍然还不完整。


earthworm

© fir0002 / Wikimedia Commons


雨滴声听起来像……鼹鼠?


关于蚯蚓爬出地表的另一种常见解释是:对蚯蚓来说,雨水滴落的声音和掠食者的动静很相似。为了逃命,它们就爬出了地表。比如鼹鼠就是一种常见的蚯蚓掠食者,它们狩猎时,土壤会出现震动。


阿巴拉契亚山脉等地有一项传统,人称“震动抓虫”(worm grunting)或“诱捕蠕虫”(fiddling),其中就包括用锯子或棍子让土壤的表面发生震动。这样一来,蚯蚓就从地里钻出,随后被人们捕获用作鱼饵。本质上讲,人们这是在模仿鼹鼠捕猎的声音。


捕食-逃命理论认为,雨滴的滴答声也与鼹鼠的叫声相似。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西娅·惠特曼(Thea Whitman)指出,这一理论从未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毕竟,在持续的雨雾天气之后蚯蚓才会现身,而雨雾中水滴击打地面的力度并没有那么大。


a bird with a worm

饥饿的田鸫捉到了一只蚯蚓。© Jan Hrdina / Flickr


不是所有蚯蚓都会爬出来


如果蚯蚓是由于湿度原因或逃避捕食者而死亡,那么爬出地面而被你看到的则会是一个包含大大小小各种蚯蚓的蚯蚓种群,可事实并非如此。暴雨过后,并不是某一种蚯蚓的所有个体都会爬出地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菲尔·尼克松(Phil Nixon)向《心理牙线》(Mental Floss)解释道:“如果其他因素是主要驱动力,那么也应该会有大量的幼虫出现才是。可绝大多数爬出地表的蚯蚓似乎都是成年的红色蚯蚓,夹带着零星几只成年夜蛾。当使用电击、敲击或者化学物质引诱蚯蚓时,爬出地面的蚯蚓要比下大雨时多得多。很明显,在大雨中爬出地面的只有一小部分成年红蚯蚓。”


这背后还隐藏着其他的原因。


© schizoform / Flickr


向上移动


许多研究蚯蚓及土壤的专家已对这样一个解释表示认同:在土壤中移动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即便是蚯蚓也不例外。在地面上,蚯蚓移动时拥有着更大的摩擦空间。可问题在于,蚯蚓只能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一旦来到地面就会脱水而死。


可下雨的时候,地表的湿度已足以让蚯蚓们存活下去并保持体内水分。于是,少数几种蚯蚓便能更加轻松地来回移动,寻找伴侣;而其他蚯蚓也很可能借此疏散开来,探索新的领地。它们可以抓紧时机迁移出比地下活动时远得多的距离。


当然,爬到地表也意味着危险的到来。蚯蚓容易成为鸟类和其他捕食者的目标。此外,不论在城区还是郊区,它们都会被困在人行道、露台和道路上。它们可以穿过草坪或公园,然后再钻回土壤中,这都不是问题。

 

蚯蚓与土壤健康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们在维持土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蚯蚓属于杂食性环节动物,能够通过取食、消化和排泄等活动促进土壤的物质循环。它们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植物残体等有机质,降低地表土壤中的碳含量[1]。其次,蚯蚓在地下活动时会帮助通风、松土、运输无机质等等,这些被统称为“生物搅拌”(bioturbation)[2]。蚯蚓通过生物搅拌可以增强土壤的多孔性和通透性,有利于气体与水分在土壤中流通,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养分的矿化和筒化,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蚯蚓还可以通过产生固结物和粘结剂改良土壤结构。蚯蚓的体液和皮肤分泌物中含有黏蛋白,这种黏性大分子可吸附细小的土壤颗粒[3],将它们聚集形成较稳定的土壤团聚体,以提高土壤的结构稳定性与抗侵蚀能力,避免过度分散。


此外,蚯蚓的排泄物也十分重要。蚯蚓粪中蕴含多种营养物质,是高质量的天然有机肥料,其中包含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以及生长素等植物生长所需激素,可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4],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总的来说,蚯蚓可有助于改善土质、提高肥力,是维持土壤健康的重要生物资源。

 

毫无疑问,未来人们将对蚯蚓的生活与习性展开新的研究,获得新的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不只是“在荒郊野外”。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生物也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请抽出一点时间用心观察: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此时正发生着哪些现象?其实,惊喜和精彩就在我们脚下。

 

参考文献:

[1]范进凯,陈燕燕.(2018).蚯蚓对改良土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农家致富顾问(22),140. DOI:10.3969/j.issn.1003-9902.2018.22.136.

[2] Edwards, C. A. (2004). Earthworm ecology. CRC press.

[3] Blanchart, E., Albrecht, A., Brown, G., Decaens, T., Duboisset, A., Lavelle, P., ... & Roose, E. (2004). Effects of tropical endogeic earthworms on soil erosion.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104(2), 303-315.

[4] Lee, K. E. (1985). Earthworms: their ecology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oils and land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