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小区邻里和睦,据说全靠它
- 日期:2020.05.17
写在前面:
自然可以让城市更加宜居、富有韧性和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美好。而城市也让自然无处不在,野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乐享城市。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仍是“观爱自然”系列直播的回顾。本期的主讲人是来自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上海办公室的杨波博士,她与大家分享了城市项目——生境花园在上海社区的开展情况。杨波博士在2006年7月加入TNC,曾在云南和上海等地协助开展中国湿地项目、在长江项目中组织协调长江中上游鱼类保护项目、负责管理TNC与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的“归去来栖”示范项目等。目前,与团队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城市的关系,实现自然和城市的共赢”。
梅雨季节的雨是上海人的泪。每逢夏天,最让人发愁的就是在湿热的天气里保持衣物干燥。在很多上海的传统社区里,家家户户窗外的晾衣架成为了标志性一景。天气一旦放晴,居民们就会把衣服、被褥搭在架子上,使它们尽情地沐浴在阳光下。但很多居民发现,在收获衣物上“太阳的味道”的同时,往往还会额外有一些鸟粪的点缀,别提多气人了。我们也曾经接到过社区的反映,说有居民气冲冲地找到居委会,要求社区处理掉楼房附近的树木以避免鸟在附近落脚,让社区也很两难。这可怎么办呢?
小区一景:晾衣架
解决这个冲突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根小小的彩带就可以搞定。我们建议居民们把彩带绑在晾晒杆上,彩带的反光和飘荡时发出的声响就能避免鸟类在杆上落脚。还真别说,居民们回家尝试了这个方法之后,就再也没到社区投诉类似问题了。
城市居民和鸟类爱恨情仇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一次生境花园的线下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一口咬定自己不喜欢小鸟。我们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小朋友是我们自然活动的铁杆粉丝,特别有好奇心,也经常参加我们的鸟类观察活动,还会积极担当解说员,给其他小朋友介绍小鸟的种类和鸟类保护方法。那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说自己讨厌小鸟呢?我们很好奇,于是就追问这个小朋友。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说:“车上的鸟粪太烦人了!每次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要先清理车上的鸟粪,搞得大家都很不开心。”原来又是因为鸟粪!小鸟虽然可爱,但是想到鸟粪便也不可爱了。
小朋友眼中的小鸟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喜爱自然和小动物,我们的城市也在倡导提高绿化覆盖率和人文生态融合。这些小插曲让我们在城市自然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思考,如何才能让城市居民与自然有更积极的互动和更融洽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呢?这也是我们的生境花园项目的初衷。
在上海虹旭小区里,有一块闲置了很久的空地。居委找到我们,希望能够把空地改造成一个小花园,增进邻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两个小目标:
-
做一个生机勃勃的小花园:有树、有花、有果,听得见鸟叫,看得见四季花开、蝴蝶自由飞舞,是可以亲近的小小自然。
-
做一个情意浓浓的小花园:有景、有座,能与家人邻里聊聊家常,享受静谧的自然,晒晒太阳发发呆,是可以体验和活动的空间。
根据收集到的意见,我们在虹旭小区里开展了一个自然和邻里的实验。我们跟多方伙伴一起,围绕着“行进自然、健康生活、美好邻里”三方面制定了虹旭生境花园的设计方案。
生境花园
我们的生境部分的设计有五个原则:
-
使用本地植物
-
杜绝外来入侵植物
-
丰富植物群落
-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
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因为本土的动物大多是鸟类,所以我们的花园的主题也是围绕着鸟类和传粉昆虫设计的。那么,这个花园里都有些什么呢?
-
花园的入口处是一个可供休憩和散步的区域,在这里就可以瞥到花园深处层次感很强的乔木。
-
入口左侧是一个互动的小空间,地面上使用了树皮状的自然铺垫材料,墙面上有上海常见的动植物的彩色墙绘,装着果蔬的种植箱分散在四周。
-
花园里的小路上设计了有物种图案的石子铺垫,这样老年人即使在低头走路的时候也能看到自然。
-
花园的内侧是生境部分,保证了人和自然的融合,同时又避免了过度打扰彼此。我们保留了空地上原有的灌木丛和树木,又增添了一些草类和花卉来丰富自然景观,增强视觉体验和层次感。在花的选择上,我们也有一番考量,根据花的颜色和开花时间进行了设计。这样一来,植物不仅能满足昆虫和其他动物的食物需求,也能为小区居民带来愉悦感。在草类的选择上,我们特地穿插种植了如香草这类有天然驱虫功效的植物。
地面的铺垫和植物
-
此外,我们还希望能吸引有益的传粉昆虫,因此放置了能让昆虫安家的昆虫箱,也让居民能够了解昆虫在生态链中的作用。
小小昆虫箱
在实行过程中,我们也考虑了水的设计。在小区周边考察时,我们发现了市区里能给动物补给水的地方其实很少。因此我们根据小区的资源,也放置了一个小水塘。
-
小水塘设置在生态乔灌区附近,起到了衔接居民活动区域和乔木区域的作用。对于鸟类来说,水塘的位置也为其增添了安全感,一旦小鸟感觉到了人的靠近,可以马上飞到树丛中去隐蔽,这样它们便可以更安心地使用水源。
-
水塘内部和周边的石头也有一番学问。首先,我们选择了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石头,为各种体型的鸟都提供了便利,方便它们洗澡和喝水。其次,我们特地选用了表面不是很光滑的石头,起到防滑的效果。
-
我们还在水塘边上设置了“涌泉”装置,这个装置不但能够增强水塘内部的水循环,也可以发出水声,让周边的鸟类注意到这里有水源。
-
在水塘周边和内部,我们布置了藻类和湿生植物,这样水面周边也有植物的层次感,增强视觉吸引力。
小鸟约会在池塘边
在这个生境花园里,我们没有使用农药化肥,这还多亏了上海的垃圾分类,让我们能够回收利用湿垃圾,把果皮、菜叶等放置在了堆肥角,通过志愿者的管理维护,厨余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了有机肥料,进而又进入了种植循环里。
变废为宝
生境花园不但把自然与人的距离拉近了,也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让鸟类有食物,也让昆虫为植物传粉。那么小区居民是怎么看待这个生境小花园的呢?有没有像之前对鸟粪一样感到发愁呢?
-
实际上,居民们对花园里的小鸟热情高涨。当我们到花园里回访,聊到花园里的小鸟时,这些居民叔叔阿姨们亲自向我们表演示范他们观察到的小鸟是怎么洗澡、喝水和梳理羽毛的。居委书记还告诉我们,观鸟已经引领了社区新潮流,每天都有居民在花园里等待鸟的出没,如果谁错过了小鸟,就好像是输了比赛似的。这种邻里间其乐融融的状态真是特别的宝贵。
-
光是观鸟还不能满足居民们,他们对鸟的种类和习性也愈发好奇。于是我们把彩绘墙上的鸟类名称和拼音标在了留言板上,每天都会有居民对照来看花园里出现的鸟是什么种类。此外,我们还在生境花园里组织了观鸟、拍照和科普的活动,每一场来参加的居民都特别多,他们回家之后,还经常把拍下的照片和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
科普活动
-
另外,围绕着小花园还出现了很多的文艺活动。居民会在微信群里经常分享花园中的蝴蝶、小花和新芽的美照。还有居民为生境花园题诗一首,
民间诗人题词一首
-
果蔬种植体验的活动也特别热门,居民们认领了这些果蔬箱,把种下的菜当作小宝贝儿一样,天天浇水打理,精心呵护。
打理果蔬箱的居民们
-
而日常的管理工作也被居民志愿者也积极承担了起来。在花园里,经常能看到叔叔阿姨们帮忙堆肥、管理果蔬箱以及清洁场地的身影。每一天,我们都有两名志愿者进行管护工作,并定期举办堆肥和果蔬培护的活动,好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花园管理当中。另外,志愿者们还经常一起开会,总结花园维护的经验。比如,有志愿者提议把宠物和流浪猫隔在花园外面,以减少对鸟类和植物的干扰。再比如,志愿者们会探讨如何保证孩子在花园里玩耍时的安全,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对花草动物的保护意识。此外,还曾有志愿者提出花园禁烟的建议。这些讨论的成果,现在都变成了花园管护的一部分内容。
社区堆肥活动
社区的志愿者团队
编者按:
生境花园,将“花园”与“生境”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也就是既能够提供生物生存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花园。
当我们回顾生境花园的宗旨时,看到虹旭小区的自然实验十分成功。生境花园的设立不但把自然引进了大城小区,增添了生机,更是为我们的居民带来了很多与自然相处的乐趣。
嘉宾介绍
*本文来自杨波博士在观爱自然直播月中的直播回顾,略有删节。
*本文配图均由杨波博士提供。
*文字整理/编辑:闫瑞恬、李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