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科学

5.22生物多样性日 | 10项建议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

  • 日期:2021.05.22
  • |
  • 来源:TNC

© Secretariat CBD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对土地和海洋的利用方式改变、直接利用生物体、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入侵物种被认为是全球影响自然变化最大的直接驱动因素。


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到气候、健康问题、粮食和水安全、以及可持续生计,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可以重建更美好的家园的基础。[1]


生物多样性危机已经清楚地表明,人类发展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提出十项建议,以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论自然保护组织、机构还是个人,用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1] 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biological-diversity-day/



#01

保护现存:保护现存的荒野地区

TNC支持国际社会提出的“自然新政(A New Deal for Nature)”,即要将30%的海洋、土地和水域作为完好且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管理。我们当前的进度已接近17%——这是一个已形成共识的目标,然而这类保护区域大多落在沙漠和冰原山巅等生物多样性较低且开发压力很小的地区。新的保护区域应该选择经过科学方法筛选出的、具有最高保护价值、可代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02

改善损失:恢复失去的栖息地,减少对自然的影响

现在,根据科学家们估计,除极地地区之外,人类的影响已经覆盖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陆地,以及全球大部分的海洋。在这些地方,我们需要提高部分被改造的生态系统(比如一些受城市化或森林砍伐所影响的生态系统)的数量、质量和韧性,以维持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提供的关键服务。从本质上说,这是指要在城市和农场等荒野以外的地区保护自然。减少我们在这些地区的影响也许是最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些地区代表了地球上大多数为我们提供食物、住房、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地方。

#03

为未来耕种:鼓励可持续的粮食生产

这是我们所能采取的规模最大的行动之一。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来说,农业既是挑战本身的一部分,也是潜在的解决方案。现代农业的最佳措施是与大自然合作,促进我们所生产的食物与生产中的生态过程(如土壤再生和地下水补给)之间的互利关系。尽管如此,毁林、不良的农业措施和其他类型的土地利用已经导致世界城市源头流域40%的土地中度至高度退化,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统计数字,因为我们对粮食的需求在2050年预计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0%。

#04

改变我们的建设方式:

确保自然的净收益,而不是净损失

发展中的经济体需要建设基础设施,而在未来的20年内,全球经济产出大概还会翻倍。世界各地对新能源、矿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预计将达数万亿美元,而这些项目如果选址不当,则可能会对自然和人类造成危害。新开发项目的选址和建设方式可以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比如尽可能地在已经退化的土地上进行建设。在自然环境被基础设施破坏的地方,我们必须支持“恢复经济”以抵消这种影响,在对其他土地的保护上进行等量或更多的投资来补偿这种损害,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净收益。

#05

城市的未来:为本世纪及更远的未来规划城市

预计到2050年,全球近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为容纳新增的人口,城市正在扩张,而这也会为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压力。一些城市政府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其未来的发展规划,但新的自然保护措施应为城市地区的NbS建立国家激励机制,例如投资湿地保护以缓解自然洪水、加强雨水管理、提高空气质量,这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和野生生物的管理资金和加强管理工作,也有助于在这些被忽视地区中保护自然。

#06

水,自然的象征:恢复健康河流

在许多地方,淡水短缺是对人和自然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我们需要将基于自然的排水、废水和雨水管理方法纳入“自然新政”。保护和恢复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不仅有益于自然,而且有助于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但我们也必须将目光放到水域之外,在流域范围内对河流系统进行规划。这可能意味着拆除水坝,转为使用风力和太阳能等影响较小的可再生能源,以改善流域范围内河流的生态功能。当我们恢复河流系统的健康和连通性时,人和自然都会受益。

#07

打造森林的未来

原始森林和红树林是非常强大的天然碳库,也是野生动物们宝贵的栖息地。但是,急速的毁林、森林的破碎化和退化、狩猎以及入侵物种的到来,持续威胁着这些关键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地区,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零毁林、大规模恢复森林,并且要让100%的经济林得到可持续的管理。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获取可持续能源的机会减少对薪材的需求,帮助森林和人民的生活更加繁荣。

#08

海洋行动:保护、管理、维持

海洋给了我们生命:它提供了我们呼吸所需氧气的一半,迄今为止已经吸收了我们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超过90%的人类温室气体排放的热量已经被海洋吸收。它还将食物填满了数十亿个盘子,是地球上50% - 80%的物种的家园。


但海洋提供的服务也有着很高的成本。为了保护和恢复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在沿海和公海上建立保护区,使自然能够再生并加强自身抵御气候变化和工业化捕捞等其他威胁的能力。然而,对于“自然新政”目标来说,不仅要建立更多的保护区,而且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消除非法、未报告和不受控制的捕捞活动,改善渔业补贴方式,并激励自然基础设施的使用以进行沿海恢复。

#09

为未来融资

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丧失的问题上无所作为带来的风险已经广为人知,然而我们对于如何调动资金和动员机构来纠正这些情况仍在摸索中。保尔森基金会、TNC和康奈尔大学提供了一份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的路径图,以弥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从而启发我们如何为自然提供资金展开行动。本报告将展示我们如何能够整合保护和维护自然所需的资源和政治意愿,以及如何首先通过防止退化来减少对保护资金的需求。

#10

大自然正在寻求领袖

如果大自然是一个国家,谁来领导它?谁在制定标准,进行大胆的监管改革,对有害于自然的行为征税,对有益于自然的行为进行奖励,重塑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新政”需要有勇气和远见的领袖来颠覆现状,在短期内取得进展,同时也重塑我们的长期轨道,以使其更加可持续。


新西兰制定了一项福利预算,为创立低碳经济定价,并为景观和河流授予法人资格。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主要经济体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从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


但是,我们仍需更多——更多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承诺采取行动,而所需的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目前即便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范围和规模都在大幅增加,但自然资源的持续退化仍然为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现有健康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损害,进而才能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来解决社会挑战。


土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土地退化在2010年已造成全球34%生物多样性丧失,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高达38% - 46%(Van der Esch,2017)。遏制土地退化和恢复已退化土地对保障人类必需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及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案 例

河南淅川 | 丹江口库周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示范项目

河南省淅川县柳家泉村的荒坡山 | 图源:TNC


历史上高强度的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垦,造成了丹江口水库库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出现荒漠景观的岩石裸露,生态系统严重过退化。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河南淅川县石漠化最为严重,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6.4%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500t/(km²⋅a)(每年每平方公里发生土壤侵蚀的侵蚀量为3500吨),若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的遏制,石漠化土地区域将继续扩大。


TNC自2018年启动河南丹江湿地保护项目以来,一直将石漠化植被恢复作为工作重点之一。2021年伊始,中国TNC联合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共同启动丹江口库周石漠化地区近自然生态恢复技术示范项目,秉承近自然造林原则,选用当地乔、灌木树种,计划在淅川县大石桥乡丹江口水库北侧石漠化区域恢复50余亩山地植被

近自然

生态恢复

近自然生态恢复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遵循生态系统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人为干预措施,破除生态恢复的限制因子,激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扭转退化趋势,加速正向演替进程,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


2021年2月下旬,中国TNC组织当地社区居民20余人参与植树工作,用一周左右时间在当地石漠化山地上共种植各类树木5000余株


石漠化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及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恢复库周石漠化山地植被,可在有效维护丹江口库区及周边生态平衡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对库区带来的地质隐患,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以及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因此,丹江口库周石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备受社会各界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为更好地起到项目示范作用,经中国TNC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张克荣研究员团队多次踏查,选择的项目地涵盖多种轻、重度等不同石漠化程度山地,并依据其实际立地条件设计造林树种或使用播种造林的方法促进更新。比如,针对土质保存较好的退耕梯田,适当加大当地典型的地带性树种栓皮栎等阔叶树种比例;针对石漠化严重、土壤相对瘠薄的坡地,更多地选用侧柏、香椿等先锋树种,确保种植植株尽早定居;为充分利用先锋植物的护理作用,在当地典型的侧柏稀林地内补植栓皮栎等自然演替中后期树种,促进其向自然森林状态演替。在此基础上,为加快荒山绿化,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混交黄栌、花椒等灌木树种约700株。


未来3—4年内,项目组将在项目区种植范围内逐步开展植被及土壤监测,探索当地不同立地条件下近自然生态修复的植物优化组合或其他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示范将集中于适当的人为干预措施,破除生态恢复的限制因子,激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扭转退化趋势,加速正向演替进程,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最终构建近自然生态恢复技术体系并开展相应示范,服务于库周及其他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


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 “We‘re part of the solutions #ForNature(呵护自然·你我有份)”。该节日旨在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是促进人类和地球产生积极变革、应对若干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强大动力。《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认为,生物多样性是解决一切包括气候、健康、粮食和水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