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项目

解锁自然的力量 | 提升人类健康

  • 日期:2020.11.06
  • |
  • 来源:TNC

导语

摄影:Devan King/TNC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经过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还在全球持续,此次疫情无疑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痛定思痛,我们发现:健康,才是一切的大前提!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与福祉的先决条件和基石,一个健康的地球才能支撑起健康的生命。本期解锁自然的力量系列长文将重点解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在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方面的作用。


健康: 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健康的定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在其发布的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和完全安宁 (WHO, 2020)。“良好健康与福祉”被纳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提出”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所有人的福祉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摄影:Devan King/TNC


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有生物学、环境、个人遗传原因、卫生服务等,此次疫情已经足以让我们再次审视人类与病毒、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表示:“这场大流行提醒我们,人类与地球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人类与病原体之间关键的互动关系,如果不能处理致使地球居住环境恶化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任何试图增强世界安全的努力都注定将失败。”


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的基石,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生存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清洁空气、水源和食物,保障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森林破坏,到密集和污染性的农业实践,再到不安全的野生动物管理和消费,人类活动不当、对自然的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破坏了这些服务功能,也增加了新发传染病的风险,最终将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2019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以 “地球健康,人类健康” 为主题的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显示,人类行为已对生物多样性、大气层、海洋、水和土地造成了各种影响。这些程度严重、甚至不可逆转的环境退化已对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水、生物多样性、海洋和陆地环境的退化 (UNEP, 2019)。据WHO的统计,2012年全球约有1260万人由于环境因素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各种环境风险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壤污染、化学品、气候变化、紫外线辐射等,可导致100多种疾病的发生 (WHO, 2016)。


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UNEP, 2019)


l  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细微污染物可以穿透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肺部、心脏和大脑。空气污染是导致全球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每年在全球造成700万人过早死于癌症、中风、心脏病和肺病等疾病,给社会造成高达5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据WHO最新空气质量模型证实,世界上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水平超过WHO限值的地区。老年人、儿童、病人和贫困者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WHO, 2019)。


l  水污染

清洁的水源供给是保障人类健康的最基本要素。然而在大多数区域,自1990年以来,由于有机和化学污染,水质开始显著恶化。至2015年,全球仍有21亿人 (约占三分之一人口) 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其中至少20亿人的饮用水源受到粪便污染 (WHO, 2019)。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可预防的疾病,如腹泻和肠道寄生虫,这些疾病与饮用水受到污染以及卫生设施不足直接相关。同时,源自于生活污染和工业废水、农业、集约化牲畜饲养和水产养殖的抗生素广泛分布在全球的淡水系统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到2050年,对抗微生物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感染导致的人类疾病可能成为全球传染病致死的重要原因 (UNEP, 2019)。


l  生物多样性丧失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着充足、多样的营养食物,确保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并维持着所有作物、牲畜和渔业资源的基因多样性,还为人类研发新的药物和生物医药领域突破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与资源。例如,全球估计至少有6万个物种为人类所食用或药用,全球药用植物的贸易额达25亿美元。从1981年到2010年,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的抗菌素有75%都来源于自然界 (Romanelli等, 2015)。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必将动摇这些维持人类健康基础的基石。


摄影:Ami Vitale


从另一个角度,新冠疫情已经向人类展示了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我们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传染病增加之间的关联。在没有充分了解后果的情况下改变自然生态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随着人类对森林的不断破坏使自然栖息地日益萎缩,野生动物只能选择靠近彼此或人类密集的空间栖息。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随着自然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普遍下降,携带可感染人类疾病的物种数量正在增加 (Gibb等, 2020)。超过70%的新型传染病都源自野生生物,人类传染病的60%以上都是人畜共患病,过去六十年中,新型传染病的数量增加了三倍 (UNEP, 2019)。


l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热浪、洪涝灾害、空气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都在进一步加剧人类的健康风险,例如高温热浪的天数和频次的上升,将导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传染病风险的增加。据WHO预测,在2030-2050年间,气候变化将使每年多造成约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气温过高,到2030年时对健康带来的直接损失费用为每年20-40亿美元 (WHO, 2020)。


NbS,为人类健康开一剂“自然药方”


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是决定人类健康和未来福祉的一个重要环境要素 (Naeem等, 2015)。它是一把“双刃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当我们挥霍无度地利用自然时,它可能触发引起大规模人类死亡的重大健康与疾病风险;但如果我们精心呵护、在合理的范围内可持续地利用自然为我们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自然也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为提升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开出 “自然药方”!


摄影:Steffen Bollmann/TNC Photo Contest 2019


对于自然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自21世纪初才逐渐发展起来。2005年,WHO为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发布了自然对于人类健康贡献的分析报告,指出生态系统方法正在延伸到人类健康领域以解决相应问题,例如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 (WHO, 2005)。2014年,Hartig等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自然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研究证据,总结出自然可以通过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户外活动、增加社会性接触和减少压力这几个途径来提升人类健康 (Hartig等, 2014)。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城市居民更容易患肥胖、精神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抑郁、长期失眠等与“自然缺失”相关“城市病”。2017年,Bosch等人依托生态系统服务框架总结出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能够为提升城市居民健康所发挥的各种积极作用,其中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调节情绪的研究证据尤为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 (Bosch等, 2017)。


NbS提升人类健康的作用及其影响路径

(改自:Hartig等, 2014;Bosch等, 2017)


NbS,将自然融入城市

城市中的树木和其他自然设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善人类健康。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叶上的细小绒毛还可以捕捉空气中微小的颗粒污染物,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树木也是防止污染的物理屏障,还能够减少噪音、缓解热岛效应。实验表明,一棵树可以将周边270多米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悬浮物减少三分之一。对多伦多3万多居民的研究发现,城市树木密度与健康感知和受访者报告的心血管代谢疾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摄影:贾玥/TNC


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2016年发布的一项针对全球245个城市的研究揭示了树木给城市带来的潜在回报 (TNC, 2016)。仅当前的城市行道树就改善了超过5000万城市人口的空气环境。如果全球每年投资1亿美元用于城市树木的种植和维护,预计可有效缓解城市夏季极端高温,可使7700万人享受到更为凉爽的城市环境;同时会降低雾霾,帮助6800万城市人口显著降低空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报告指出,对于那些正在寻求方法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夏季高温、提升宜居品质的城市,种树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案例:

美国路易斯维尔的 “城市树医生”

路易斯维尔 (Louisville) 是美国肯塔基州最大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明显威胁到当地人的健康。在路易斯维尔,几乎每个人都有关于空气污染的故事:孩子有呼吸问题;曾有长辈死于心脏病;离开这里的人,咳嗽奇迹般地痊愈,却在回到这里后症状又陆续出现。2017年10月,TNC与合作伙伴共同在路易斯维尔发起了“绿色之心项目” (The Green Heart Project)。在这个项目中,树木成为城市“医生”,用于增强免疫力,改善城市空气,让城市更健康。


摄影:Devan King/TNC


“绿色之心”项目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规划一个城市应该在哪里植树、如何植树、种什么树种;建立起城市绿化与公共卫生之间的转换关系,更直观展现“树”医生所能带来的巨大“医疗福利”。目前,TNC和其他项目合作伙伴选择在树木匮乏的南路易斯维尔经过精心规划种植8000棵树。与此同时,项目还将动员700名社区居民参与追踪测试。研究人员将对这700名当地居民进行多轮血液和尿液测试,以追踪其体内空气污染物的残留,评估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和压力水平。通过对比种树前及种树后的数据,来衡量“树医生”的医术。诸多合作方的加入,让追踪自然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得可能。TNC提供生态学方面的数据,来判断在哪里种树、种什么树可以获得最大效益;Hyphae设计实验室 (Hyphae Design Laboratory)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设计方面提供支持,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健康追踪实验。


NbS,让居民回归自然

诸多研究都证实,花时间亲近大自然对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公认效果,比如提高注意力和认知水平,减少焦虑和抑郁,改善睡眠和增强压力恢复能力。Feda等 (2015) 的研究也发现,邻近公园的程度与青少年感知压力降低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在美国洛杉矶,研究者们追踪研究3000个孩子20年,他们发现家附近500米有公园的孩子,比其它孩子的身体质量指数 (BMI) 要低,健康状况也更好 (Ewing等, 2003)。对城市居民来说,家门口的绿地、城市公园和周边的保护地,都是绝佳的“自然疗养院”。


摄影:Steven Gnam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在改善公共健康方面的巨大价值,并将其作为一种“自然疗法”纳入到国家公共健康体系中。新西兰卫生部启动了“绿色处方”计划 (Green Prescription Program),医生可以向病人开“绿色处方”,让患者去和自然相处。大约每10个处方中,就有1个要求患者至少与自然相处150分钟以上。2年的追踪调查表明,这让全因素死亡率下降了20%-30% (Elly等, 2003)。2019年,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市民 (19674人) 作为样本,估算出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在改善游客心理健康方面,每年能为世界创造约6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最初源于德国的“森林康养”可以说是将良好的森林景观和健康医疗行业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广为流行,近年来在国内也快速发展,在林业部门的推动下依托已有的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生态条件较好的地方已经建成了一批森林体验和康养基地。


案例:

健康公园,健康人类

“Healthy Parks, Healthy People (健康公园,健康人类)”是2010年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公园协会最早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让公众认识到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在提升人类社会健康方面的功能,并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维多利亚州公园协会将这个理念作为保护地管理的基础,为了推动这一理念的落实,专门制定了将保护地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框架,明确了五个战略重点 (Parks Victoria, 2020):


· 健康的地点与环境:确保保护地的自然环境和必要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自然教育、户外学习、体育锻炼、休闲游憩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 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多元的合作项目以促进保护地内的自然教育、户外学习、体育锻炼、自然疗愈等活动开展,并在保护地内提供健康可持续的食物和饮品;

· 坚实的信息与知识基础:收集交流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不同受众传播自然对于促进人类健康的信息、传统知识和研究证据;

· 卓越的领导力与公众倡导:构建广泛的支持者和实践者群体,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不同层面推动“健康公园 健康人类”理念和项目实施;

· 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打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方面成为模范。

摄影:Chris Staring


在维多利亚州公园协会的引领下,“健康公园 健康人类”如今已经成功的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倡导运动,美国、加拿大、芬兰、苏格兰和南非也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国家战略与项目。2019年,欧盟自然与文化遗产网络 (EUROPARC) 也在“欧盟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启动了覆盖欧盟保护地网络的“健康公园,健康人类”欧洲项目,并将对于保护地的投资视为新冠疫情后绿色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开发了一套工具包并编写了最佳实践案例,为各个保护地从规划、管理、监测评估、宣传交流和员工培训等多个维度更好地为提升人类健康与福祉提供操作性的指导 (https://www.europarc.org/toolkit-health-benefits-from-parks/)。


结语

向涵盖生物多样性的

一体健康(One Health)转型

大自然,具有强大的、超乎想象的治愈能力。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自然对人们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积极影响。我们生于自然,渴望与大自然连结。联合国最新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呼吁 (CBD, 2020),要想在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美好愿景,我们亟需向涵盖生物多样性的一体健康 (One Health) 转型,认可并重视自然与人类健康方方面面的各种联系,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进行统筹管理,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疾病风险和不良健康的共同驱动因素。


一体健康(One Health)框架

(资料来源:李彬彬, 2020)


参考文献

  1. Bosch, M., & Sang, A. O. 2017. Urban natural environments as nature-based solutions for improved public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58, 373–384

  2. Buckley, R., Brough, P., Hague, L. et al. 2019. Economic value of protected areas via visitor mental health. Nature Communication 10, 5005.

  3. Elley CR, Kerse N, Arroll B, Robinson E. 2003. Effectiveness of counselling patients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general practice: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326:793.

  4. Ewing R, Schmid T, Killingsworth R, Zlot A, Raudenbush S.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prawl and physical activity, obesity, and morbidity.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18:47–57.

  5. Feda DM, Seelbinder A, Baker S, Raja S, Yin L, and Roemmich JN. 2015. Neighborhood Parks and Reduction in Stress among Adolescents. Result from Buffalo, New York. Indoor and Built Enviroment 24(5): 631-639.

  6. Gibb, R., Redding, D.W., Chin, K.Q. et al. 2020. Zoonotic host diversity increases in human-dominated ecosystems. Nature 584, 398–402.

  7. Hartig T, Mitchell R, de Vries S, Frumkin H. 2014. Nature and health.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35: 207–228

  8. Naeem, S., Ingram, J.C., Varga, A., Agardy, T., et al. 2015. Get the science right when paying for nature’s services. Science 347(6227): 1206–1207.

  9. Parks Victoria. 2020. Healthy Parks Healthy People Framework 2020. Melbourne, Australia. https://www.parks.vic.gov.au/healthy-parks-healthy-people

  10. Romanelli C, Cooper D, Campbell-Lendrum D, Maiero M, Karesh WB, Hunter D, Golden CD. 2015. Connecting Global Priorities: Biodiversity and Human Health: A State of Knowledge Review. World Health Organistion & Secretariat of the 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1. TNC. 2016. Planting Healthy Air: A glob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urban trees in addressing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and extreme heat. Arlington: VA.

  12. WHO. What is the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https://www.who.int/about/who-we-ar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Accessed 2nd November 2020).

  13. WHO. 2005.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Health Synthesis. A Report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14. WHO. 2016. Preventing disease through healthy environments: a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burden of disease from environmental risks. https://www.who.int/quantifying_ehimpacts/publications/preventingdisease/en/ (Accessed 2nd November 2019).

  15. WHO. 2019. Healthy environments for healthier populations: Why do they matter, and what can we do? Geneva: WHO/CED/PHE/DO/19.01. 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16. WHO. 2020.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0. 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Geneva: 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17. 李彬彬. 2020.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健康的共同发展—One Health. 生物多样性. 28(5):596-605.

  18.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 2020. 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 决策者摘要. 蒙特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