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首个社会资金支持栖息地修复项目---“阳光林”启动

  • 日期:2022.04.09
  • |
  • 来源:TNC

项目启动现场 | 摄影:李健瑜/TNC


4月8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在四川德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启动500亩“阳光林”种植——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项目,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首个社会资本支持的大熊猫栖息地修复项目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为本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分局、TNC和当地社区共同组织实施,首批100亩种植,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及其紧邻的栖息地栽植箭竹、白夹竹、拐棍竹和云杉等本地适生树种,修复因地质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毁的九顶山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生态交流廊道,为大熊猫小种群提供可食竹、树木等,改善生态环境,共同助力大熊猫小种群等野生动物生命廊道重建与生态修复,为德阳区域未来潜在栖息地恢复提供示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德阳分局负责人赵卫红(右三)等参加活动 | 摄影:李健瑜\TNC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负责人赵卫红在活动现场指出,修复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职能。这次栖息地修复项目在TNC的推动下,在阳光电源的大力支持下,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接受的首个企业捐赠项目,对于引导企业、组织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真正实现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种植的木姜子(上)、灯台树(下) | 摄影:李健瑜/TNC


中国TNC西南项目总监、此项目负责人倪玖斌博士提到:项目区位于岷山南段大熊猫国家公园腹心区域,是大熊猫九顶山孤立小种群的重要分布区,该区域的栖息地修复具有应对气候变化、复壮大熊猫小种群、增强社区原住民参与等多重效益,创新完善了社会参与模式、机制等,该项目由公园、社区、企业、NGO四方共建方式组织实施,为社会资本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生动案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良好示范。


种植区域地貌 | 摄影:李健瑜/TNC


阳光电源党委书记、副总裁张友权介绍称,根据项目规划,阳光电源每年将在廊道内种植100亩适生乔木和大熊猫可食竹林,同时招募培训社区生态护林员,开展监测保育,测算碳汇量。项目计划5年建成5个栖息地修复点位,总种植规模达500亩,未来30年预计可吸收CO₂约7500吨,为区域内潜在栖息地生态恢复提供示范。他表示,阳光电源始终以“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为使命,不断推进自身业务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了煤矸石区修复、重金属土地治理、煤矿沉陷区改造等综合应用创新,并积极投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行动,致力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为践行“绿色使命 成就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懈努力。


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 | 图源: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分局


大熊猫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和秦岭6大山系。岷山山系野生大熊猫分为九顶山、虎牙、黑河、大录、摩天岭、九寨-白马等6个局域种群。其中,九顶山小种群主要分布在茂县至北川公路南侧至其西部的岷江河道之间的区域,涉及什邡、绵竹、都江堰、彭州、茂县、汶川、安州区等地。由于自然灾害、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小种群生存繁衍陷入困境


现场栽种的白夹竹 | 摄影:李健瑜/TNC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面积595平方公里,位于岷山南段大熊猫栖息地的“腹心”地带,西南与成都分局白水河保护区、东北与绵阳分局千佛山保护区、北部与阿坝分局宝顶沟保护区连成一片,共同构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南段大熊猫保护区域群,具有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对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的保护和发展以及岷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2017年11月,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TNC发起大熊猫小种群保护项目。作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TNC《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指导下的首个示范项目,探索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的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与模式。2021年3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TNC共商成立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州等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分局,以及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千佛山、宝顶沟等管理总站等单位。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此次“阳光林”种植生态项目的启动,也将成为企业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示范

图源:阳光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