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守护自然 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 2021中国TNC大事记

  • 日期:2021.12.30
  • |
  • 来源:TNC

中国TNC · 2021

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共繁荣的世界,既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大挑战,也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累积70年经验后不变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进程,这让我们备受鼓舞。过去的一年,中国TNC各项目团队继续稳扎稳打,戮力前行,携手合作伙伴,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独一无二的星球。


我们继续坚持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实地示范


在四川

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成立 | 摄影:张小全/TNC


2021年,我们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州分局等多个伙伴单位联合成立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发表倡议宣言(同心协力,守护大熊猫小种群!)和七大战略行动(大熊猫小种群科学巡护监测联合战略行动、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与廊道建设、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地网络建设、大熊猫小种群信息库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友好社区共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体系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4个管理分局间联合保护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分局、安州管护总站成立了我国首个“生态护林员协会”


林麝(上)九顶山小种群野生大熊猫(下)

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红外相机


这一年,我们持续开展龙溪-虹口保护区外围栖息地监测,选定100亩大熊猫潜在栖息地作为修复示范,支持当地社区进行生物多样性造林。继续开展人工产仔洞监测,拍摄到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羚牛等4种一级保护动物及多种同域野生动物利用洞穴的情况。此外,我们的大熊猫访客中心建设日趋完善,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学会合作组织了“四川省自然教育骨干人才(千人计划)”启动及首期培训。


在云南

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中心科普展览 | 摄影:单良/TNC


2021年,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功召开第二届年会,我们还启动与腾讯基金会、众安保险的合作,开展猴脸AI识别、滇金丝猴自然中心自然教育、“滇金丝猴巡护员公益赠险”、滇猴友好社区产品等合作项目。完成全境1.6万平方公里滇金丝猴潜在适宜栖息地的初筛,在云岭拉沙山-龙马山165平方公里区域完成无人机航拍监测和空间分析。这一年,为了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工作,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滇金丝猴已成为大家喜欢的“明星物种”。


在河南

石漠化治理-植被调查(上)中国TNC河南项目监测到6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现身丹江湿地 (下)| 摄影:杜卿


中国TNC河南项目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的保护理念出发,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为基础,通过技术示范,探索适合当地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模式。3年来,我们已协助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复6千亩退化湿地,协助加强管护能力,合作建设总面积1500多亩受损生态系统(森林和湿地)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园区,并与河南省林业局、河南丹江湿地保护区管理处等单位合作建设绿色农业技术示范区。


在内蒙古

巴林左旗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 | 图源:TNC


依托系统修复工程经验,我们在巴林左旗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从中总结的“水源涵养、集雨截流、旱作节水、提高水资源生产力”的“水四步”模式已被认可并推广,其中旱作农业推广8万余亩,当地社区自行推广超过3万亩。锡林郭勒草地智慧管理的休牧措施为北方草地管理提供了经验。我们还总结了和林格尔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经验,形成一套适合于干旱区半干旱区退化土地修复的系统修复工程(Restoration by Design,RbD)方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权威机构正对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适应气候变化典型案例进行总结。


在浙江

中国首个乡村小水源保护受益者付费模式青山村示范点启动 | 来源:黄湖镇人民政府


2021年,中国首个乡村小水源保护受益者付费模式杭州青山村示范点启动,千岛湖水基金项目被美丽杭州建设领导小组“五水共治”(河长制)办公室、杭州市总工会评为杭州市第三届“治水匠人”(集体)。在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千岛湖水基金项目二期将聚焦于生态护水、机制创新、众创共治三个方面。


牡蛎礁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包括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防止岸线侵蚀等 | 摄影:刘青/TNC


三门的牡蛎礁示范研究项目持续进行,地方政府在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了对滩涂地的保护和管理。


在上海

上海《长宁区生境花园地图》


2021年,由长宁区低碳中心牵头、TNC提供技术支持的首批生境花园网络试点在长宁区7个小区启动,全部在当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上海市《长宁区生境花园地图》正式对外发布。加上2019年11月建成的首个社区生境花园长宁区虹旭小区,迄今为止,长宁区生境花园共有8处,达到3559平方米,为城市中40多种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的庇护所,新增灌木及花卉400多种,为城市居民整理休憩空间及设施88处


在深圳

TNC提供生境花园和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及资源支持的企鹅花园 | 摄影:梁永博


这一年,我们聚焦城市未来生态环境问题,总结过去3年深圳海绵城市社会参与经验,提炼青少年跨学科教育(E-STEAM)推广成果,与南山区政府配合推动社区花园的建设试点,探索新的城市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结合TNC自身科学保护方法,引入“亲自然城市”理念,积极推动在政府政策层面的探讨,赋能规划设计行业开展更多落地实践,面向公众积极开展倡导活动,从政府、行业、公众三个层次推动深圳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我们不断推动科学赋能促进共同成长

云南蚂蚁森林项目地 | 摄影:赵铭石/TNC


为将国际通用的保护行动规划(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CAP)方法应用于当前保护地规划管理中以提升保护成效,我们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合作策划并启动了《保护行动规划应用与实践》指南开发工作,未来计划在不同类型的保护地开展方法应用和本土化改进。初步识别出现有工作中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基于科学的最佳保护实践,将陆续整理开发作为行业赋能的工作基础。同时,作为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的核心成员,我们参与了2020年度公益保护地评定,发布《2020年度公益保护地名录》,并作为专家支持了多个蚂蚁森林保护地的评审及评估。


云南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蚂蚁森林项目 | 摄影:和育超


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为蚂蚁森林提供碳计量方法学支持,完成特定树种及保护地碳汇计算共计8个



为了实现NbS的多重效益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我们携手政府智库、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通过开展政策研究、行业赋能、实地示范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工作,以期全面解锁NbS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与TNC全球气候团队紧密协作,顺利完成为期两年的挪威赠款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农科院、林科院的相关专家合作,全面分析了造林、森林管理、农田养分管理等三个重要NbS路径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测算了潜力总量和成本,为政策制定和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TNC全球网络内同期开展项目的另外两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该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自然气候解决方案手册(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Handbook)》(英文版)也于2021年9月正式发布。C+NbS平台的研究和交流工作继续稳步推进,该平台是在中国TNC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主要筹建。此外,我们还为世界银行在中国采取NbS减缓气候变化开展了预可行性研究


百山祖国家公园 | 摄影:沈雨怿


我们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合作,正式启动“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公园多方参与关键制度研究”,预期在一年半时间内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对象,通过东西方理论对比研究与实地调研,构建中国国家公园多方参与制度的理论框架,提出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优化的政策建议。


开发生态流建议的科学过程包含五个步骤,其中,步骤3至步骤5无限期反复,以便长期不断完善流量建议 | 来源:TNC


全球环境基金(GEF)2020/2021年度“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New Green Line,NGL)项目圆满结束。我们作为NGL项目实施的国际合作伙伴,支持完成了《生态流量实施流程和步骤的建议方案》,并且结合生态流量实施的情况,对云南和重庆试点河流开展的年度生态流量目标内容、参数设计和评估结果等内容,给出了反馈建议和意见。同时,根据试点项目地开展河流湿地修复的管理需求,提交了《河流湿地修复管理最佳案例》,分享TNC在美国开展的3个有着20-30年实践管理经验的湿地项目,从管理计划、监测和评估、伙伴关系与合作、资金机制、公众意识和推广等方面提供案例参考。完成并提交了《基于GIS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设计报告》以及分享了美国和欧洲开展的快速水生生物评估方法应用的实践案例,进一步为项目在国家层面和云南和重庆试点河流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冲上岸上的海草 | 摄影:程珺/TNC


2021年初,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建议与指导下,我们启动编撰《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牵头协调国内专家和有关部门,梳理中国牡蛎礁现存分布、保护和受威胁现状,并识别相关工作空缺,提出优先行动策略,为中国牡蛎礁未来的实地保护与修复提供支撑。我们还启动了滨海湿地蓝碳碳汇与减灾效益评估的工作。


2021年3月17日拜访推广网络的技术早期实践农户 | 来源:TNC


2021年7月,中国TNC可持续农业项目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签署合作协议,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区,共同推动冬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应用示。通过试验示范、现场会以及培训会向合作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户展示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及优势,并形成保护性操作技术规程。


我们持续提升政策和社会影响力

TNC出席国合会2020年政策研究专题发布活动。图为中国TNC首席代表马晋红女士发言 | 摄影:徐欣/TNC


我们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继续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等各项重大活动,并利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自然资源部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国家林草局黄河湿地保护网络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综合平台,向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分享TNC全球保护经验与科学方法,提升机构综合政策影响力。


滇金丝猴 | 来源:TNC


基于TNC在地项目实践,从NbS视角合作撰写“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践”“云南滇金丝猴全境保护”案例,并分别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在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与实践》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会后合影 | 来源:TNC


2021年3月28日,由中国TNC主办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进生态文明主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现场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学界、金融界、社会组织等100余人、线上3000余人出席研讨会。TNC的生态保护工作者和科学家在机构70年科学和实践经验积淀的基础上发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与实践》一书,这是国内首部NbS领域中文书籍,发布后在内业受到广泛关注。



2021年“世界地球日”,由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发起,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TNC、根与芽、百度百科联合主办,推出线上直播活动“对话珍·古道尔——守护地球、珍爱生命”,共吸引超过5万名网友在线观看。


为了更好地守护大自然,我们需要新型解决方案,建立深度国际合作,必须不断汇聚国际合力,一致采取保护、修复和管理自然的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共繁荣的美好未来。


守护自然

是TNC不变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