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 日期:2022.04.27
  • |
  • 来源:TNC


4 月 22 日,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成功举办“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线上研讨会,对“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STEAM教育研究”项目产出进行研讨,并就开展跨学科学习和 E-STEAM 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等议题展开交流。


E-STEAM


E-STEAM是指以环境相关内容为主题,STEAM教育为核心,环境教育为载体,整合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数学 (Mathematics) 及艺术 (Arts) 等各学科的创新教育,强调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并以真实环境为学习途径,培养具备必要素养,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有能力者的教育领域。



线上研讨会截图 | 图源:TNC


在会议中,腾讯SSV创新办学实验室联合负责人孙懿女士首先致辞。她表示,腾讯创新办学实验室希望探索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创新,通过创新的教学、课程和数字校园体系,助力创办更好的学校、培育好的人才,将孩子放到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让他们在结构化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她提到,从国家政策到社会力量,STEAM教育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创新办学实验室正在研发面向学校的素养教育项目。腾讯希望让科技融入教育,期待未来孩子们可以善用科技,将科技用于人文、艺术、科研等领域。实验室和未来的学生,需要共同探索科技向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不断更新对科技和环境的认知,在更真实的场景中探索。实验室也会和TNC一起,将E-STEAM发展得越来越好。


TNC中国首席保护官王会东先生在发表致辞时指出,从2018年开始,TNC和腾讯、北师大、人教社等机构合作,共同探索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可以让青年人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TNC希望更好地把青少年和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助力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副院长高益民先生发表致辞时提到,现在,全球各国都很重视对青少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次会议要研讨的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研究非常有意义,环境学科可以很好地结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当下与未来,开展基于环境的跨学科研讨,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创新方向。



在项目组介绍项目和成果展出的环节中,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教育中心的刘健老师介绍了撰写《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指导:E-STEAM理论入门与实践案例》的心路历程和重点案例。他表示,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入门,是关于E-STEAM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对E-STEAM课程的开发与评估做了基本的梳理。第二部分是我们在学校和课堂中的一些案例,他特别提到雨水花园项目,该项目力求在真实场景里面开展真实的教育,在课程中孩子们自己设计项目的场地,孩子们和老师们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



在项目学校展示环节,来自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唐余丹老师分享了TNC《城市与水》课程在学校中的开展过程。她介绍到去年初初次了解TNC的这门课程,并通过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展。首先学生通过了解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从而意识到水的重要性,然后引出课程:城市与水。通过观察雨水的去处和雨水的利用,学生们学习了可渗透地面和不可渗透地面等相关知识。在接下来的几周中,再回到这节课的主线,也就是雨水收集器的设计与制作。



来自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的李晓军老师分享了在学校中开展的“风雨走廊”项目。他提到,高中生的实施动手能力都很强,通过这样一个项目学习,科学、数学、人文、艺术的学习内容都融入课程当中。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屋顶综合生态园项目,学生也已经做了一些设计。这套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跨学科、融合性、项目式学习。这个课程的内容正好满足了学校对课程课堂构建的要求。



来自深圳百仕达小学的熊佑平校长首先分享了自己阅读《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指导:E-STEAM理论入门与实践案例》后的感受。他表示,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案例。百仕达小学也一直和TNC合作,参与E-STEAM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两年时间逐步开展磨练出来的,而这本书中的经验是非常难得的。他还分享了在学校中开展项目式学习(PBL)的一些经验,他介绍,我们的PBL已经开展了十年,逐渐从项目变为课程。每次项目都有三个过程,项目设计阶段中我们制定主题和计划,很多主题来自生活、新闻和教学。第二阶段是项目实施阶段,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开展项目,比如访谈、观察和实验等等。在TNC的帮助下,我们丰富了课程和学生的眼界。最后一个阶段是项目评价阶段,我们会对项目进行整体的回顾与评估。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更新不断改进E-STEAM课堂。



来自济南回民中学的杨长寨校长在发言中提到,今天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我们对生态教育、环境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项目式学习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本次会议的最后,针对这次发布的新书,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琦提到三个关键词:环境教育、跨学科和E-STEAM。她表示,在任何尺度上,环境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依靠单一学科的方法和视角、分科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达成有深度的教学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生活是有联系的,环境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前面老师的分享,还有书里鲜活的案例,既有国外的经验也有本土老师的实践,我们可以一起来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个阶段的学生的认知都有局限,但是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局限,从长远角度来讲,这对于学生后续走入社会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的教育系统里面,跨学科已经写入了主流的中国教育政策,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最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魏锐教授总结了《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指导:E-STEAM理论入门与实践案例》的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对E-STEAM有了理论性、纲领性的梳理和呈现。第二是既有海外的经验,又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实践;海外案例和本土案例各有特点,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第三,这本书特别重视分类整理和提炼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第四个特点是研究,研究与老师的实践相结合,更具有生命力。此外,魏锐教授在展望E-STEAM教育未来时指出,首先是对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落地,如何达成目标的路径和策略。第二是进一步探索精细化的课程组织模式,进一步探讨项目式学习的可能性,让在地性的特点更加突出,尤其是思考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第三,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如何发展E-STEAM,值得我们思考。第四是思考如何多元化评价E-STEAM教育,除了教育效益外,其他方面的效益如何去发展和评估。我们应该更多思考E-STEAM教育如何走出课堂,走入社会。第五,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与学科课程整合,展开E-STEAM教育。



自2019年起,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TNC合作开展了“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STEAM教育研究”项目,并且撰写了《基于环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指导:E-STEAM理论入门与实践案例》一书,探索以跨学科形式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措施与有效路径。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前一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突出强调了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跨学科教育的定位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