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TNC中国赴河南安阳考察灾后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春季苗情长势

  • 日期:2022.03.17
  • |
  • 来源:TNC

2022年3月10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中国农业大学、先正达集团中国合作的“润田”项目组,前往河南安阳市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考察小麦春季长势情况,评估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效果。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和生长良好,预估产量同常年持平。

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及时播种、培育壮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于保障河南省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极其重要。2021年7月,河南省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的郑州、安阳等地遭受特大暴雨。此后的9-11月秋汛严重,土壤严重积水甚至产生了洪灾,严重影响了夏玉米的收获和冬小麦的播种,主体麦田播期推迟15天左右。

如果采用传统的播种模式,这些地区冬小麦播种需要三到五次的农事作业,包括秸秆粉碎、秸秆旋耕还田、撒施化肥、整地播种和播后镇压等,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完成。在去年的土壤条件下,10月份拖拉机和农机具根本进不了地,播种时间被迫推到了10月下旬甚至11月份,而且机器多次进地必然导致土壤严重压实。“润田”项目推广的新型保护性耕作种植技术只需一次农机进地,就能同时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和镇压作业,既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压实作用,是灾后抢种保播的最佳选择。因此,2021年10月下旬到11月底,“润田”项目组织调度了4台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作业,帮助当地农户抢种冬小麦约6000亩。

保护性耕作种植的冬小麦 摄影:李颖/TNC


项目组考察的地块之一(图1)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块,水灾时农田水深将近一米半,因此播种时间延迟到了11月底。尽管播种期被严重推迟,保护性耕作种植的小麦苗齐苗壮,单株分孽数达到3-5个。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家庭农场场长张洪文对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表示充分肯定:“水灾后如果没有用保护性耕种种植技术,我们家在冬天前都没办法把小麦全部及时播上,到这个时候麦子出苗就不会这么好,苗子长得这么壮。” 当被问到:“您保护性耕作耕了多大面积?后期产量和收益可以吗?预计大概有多少?”时,张洪文说:“去年我家用这个播种机播了2500亩左右。效果很好!产量估计比其他家农户(没有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亩要多100到200斤。”


保护性耕作种植冬小麦(左)和传统种植冬小麦(右)  摄影:秦学/TNC

 

“润田”项目于2020年启动,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合作伙伴在黄淮海地区开展的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核心是利用保护性耕作播种、秸秆处理、病虫草害防控和水肥管理技术,提高小麦-玉米两熟区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在保障作物丰产的同时,有效减排,促进土壤健康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核心技术是在作物茬秸秆覆盖下,一次性完成免耕播种、施肥和镇压作业、将土壤侵蚀和机械扰动降到最低、实现保护和培育土壤的耕作模式。该技术的优越性在本次河南灾后冬小麦抢播中得到了体现,并获得了当地农户的认可。

 

中国TNC可持续农业项目:

重点关注土壤健康,积极探索“再生农业”(一种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实现农业可自我再生为目标的系统性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在中国不同农业种植区域的多样化实现路径,以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