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生境花园建设技术培训在京举办 TNC专家受邀开讲

  • 日期:2024.12.09
  • |
  • 来源:tnc


来源:主办方


12月4日-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花园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将北京打造成为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和谐宜居的花园之都,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办,北京市园林绿化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北京市林业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生境花园建设技术培训在北京举办。TNC中国上海项目总监俞霖琳受邀与会,她从生境花园概念、生境要素设计、科普设施、运维和科普活动、科研和后评估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为学员进行讲解。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作开班讲话。他强调,生境花园理念作为花园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园城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通人与自然链接的“最后一公里”的纽带。北京自去年引进生境花园概念以来,今年积极开展生境花园建设试点示范,已成功形成回天社区龙腾苑三区等各类型示范区10余处。此次培训是北京首次开展生境花园培训,标志着生境花园理念在北京的推广和落地迈出了重要一步。


俞霖琳 来源:主办方


俞霖琳介绍,生境花园是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也就是既能够提供生物生存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憩和户外活动的花园。生境花园建设遵循五大原则,即以本地植物为主,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以及适度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生境花园分为三大功能区:生境保护区、互动观察区和休闲科普区,并在不同的生境花园有个性化的呈现形式。


俞霖琳现场答问 来源:李未来/TNC


她在总结时表示,生境花园设计首先应尊重场地,前期做好动植物资源本底、周边生态空间格局、社会调查等方面的调研。同时,生境花园的活动空间应是功能复合的,激发更多元的使用场景,并且在设计中考虑活动需求和养护便利性。最后,结合场景鼓励市民探索发现的科普解说解义也必不可少。


虹旭生境花园入口  来源:贾玥/TNC


作为TNC上海保护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2019年11月,首个生境花园在长宁区虹旭小区打造完成。2023年9月,上海第一个商业综合体内的生境花园项目在虹桥南丰城落成。截至目前,上海长宁已建成27座风格迥异的生境花园。2024年9月,上海浦东首个生境花园——生境东岸项目正式开工。


在两天的培训时间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SIGS)助理教授安娜・古维亚(Anna Gouvia),北京林业大学特聘教授查天山,视觉艺术家、策展人倪芙瑞莲(Niamh Cunningham),彩色星球合伙人、保尔森基金会顾问特瑞·汤森德(Terry Townshend),西交利物浦大学植物生态学教授乌罗米·高德(Uromi Goodale),AECOM中国区景观设计执行董事李程(Lee Parks)等国内外专家也围绕生境花园建设和发展分享了各自见解。


据了解,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度重视生境花园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首都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已联合TNC及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等机构共同开展生境花园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计划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生境花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