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TNC内蒙古巴林左旗乡村振兴实践暨气候智慧型农业专家媒体考察调研活动成功举办

  • 日期:2023.05.25
  • |
  • 来源:TNC

5月18日-20日,TNC内蒙古巴林左旗乡村振兴实践暨气候智慧型农业专家媒体考察调研活动在内蒙古巴林左旗成功举办。本活动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组织,并得到三峡集团、巴林左旗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央主流媒体环境领域传播从业者,以及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同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本次调研活动正是在此背景下举行,旨在探寻包括TNC在内的社会力量如何以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为指导,在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实践生态修复与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团在乌珠花嘎查实地考察  来源:TNC


调研团在乌珠花嘎查了解蚯蚓养殖情况  来源:TNC


蚯蚓养殖大户介绍情况  来源:TNC


乌兰达坝苏木地处巴林左旗东北部,是巴林左旗典型的牧业苏木,拥有草牧场面积42万亩,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是TNC与三峡集团开展的巴林左旗脱贫巩固提升暨乡村振兴探索实践项目所在地。19日,调研团一行来到乌兰达坝苏木展开实地考察。在乌珠花嘎查,调研团了解了当地特色的蚯蚓养殖产业,将牛粪“变废为宝”,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蚯蚓不仅是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手,还能产生大量的蚯蚓和蚯蚓粪,供养殖种植等使用,可为绿色农业提供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自然肥料,是种养结合的重要环节。


巴雅尔图和他的奶牛  摄影:魏尧

 

巴雅尔图和他的获奖证书  来源:TNC


在哈布其拉嘎查,调研团深入了解当地养牛大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牧民代表巴雅尔图自家拥有80多头牛,一年可实现纯收入30多万元。为了减少畜牧业对草原的影响,苏木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舍饲育肥、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加速推动产业升级,肉牛养殖是重点推进产业。结合苏木的政策,本地的资源、气候特点,项目与基层政府一起设计了旱作青储玉米实验,通过提高青储玉米的产量,降低养殖户的饲料成本,增加牧户舍饲收益,从而减少牲畜的天然草场的依赖,既可以恢复草场,又可以提高牧民在气候变化情况下的适应性。2022年,旱作青储玉米在乌珠花嘎查实验产量达到平均4.5吨/亩,与以前的最高3吨/亩有显著提升,创造嘎查最高生产记录,受到养殖户的普遍认可。今年全苏木种植面积由实验时的300亩,增加到近2000亩。


2022年旱作青储玉米实验(左边为实验田,右边为对照) 来源:TNC


调研团与乌兰达坝苏木政府展开座谈交流  来源:TNC


在实地考察结束后,调研团与乌兰达坝苏木党委书记金全,苏木党委副书记、苏木达斯钦巴特尔以及村民代表等展开座谈交流。苏木两委介绍了他们在草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村民代表则表达对新技术模式的期盼,希望有更多适用的、落地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模式引入。

在乌兰达坝苏木的项目中政府主管部门、基层领导、社区、三峡集团及TNC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补充,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及后续的环境治理改善,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与生产和谐发展。


调研团与西沟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  来源:TNC


当天下午,调研团来到十三敖包镇西沟村。西沟村由三峡集团派驻第一书记,也是“深度贫困村综合提升工程项目”的第一个村子,从2019年开始,在旗政府的领导下,三峡集团与TNC首先在西沟村开展项目。项目进行植被恢复、侵蚀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作,同时引入新旱作农业技术,带领农户生产增收。在项目及三峡集团的帮扶下,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村里所有的侵蚀沟全部得到治理,新技术在全村推广到90%以上的耕地,亩均增收超过200元。现在村里耕地从种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以工代奖”“六四制”等新机制也在村里获得探索实践。村里的经验与模式也在十三敖包镇进行推广复制,推广面积近10万亩。


巴林左旗气候智慧型农业暨乡村振兴实践座谈会现场  来源:TNC


20日上午,巴林左旗气候智慧型农业暨乡村振兴实践座谈会在巴林左旗乡村振兴局举行。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旗长张燕介绍了三峡集团在当地开展定点帮扶以及与TNC展开合作的有关工作。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副教授尹小刚、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斌和TNC中国内蒙古项目总监林阔成先后围绕气候智慧型农业作主题发言。


尹小刚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气候智慧型农业理论与实践》,介绍了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概念、作用、在中国的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前景。他表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有利于我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固碳减排,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王斌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下农业适应与减缓》,从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与农业的关系,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技术,农业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技术,农业减排固碳与丰产增效案例等方面展开介绍。他指出,农业同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和“贡献者”,应通过适应优先、减缓协同、韧性提升来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张燕副旗长介绍三峡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引入各方资源,20年定点帮扶巴林左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资金、人员到新的理念模式;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历程。她对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关注生态与生产、提高社区收益等理念与实践也表示赞成,并希望在以后的继续深化落地。林阔成介绍了TNC中国内蒙古巴林左旗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针对巴林左旗一系列生态与生产问题,经过实地调查与科学分析,项目发现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巴林左旗根本限制因子是水,因此提出“水四步”的设计方案,即水源涵养、集雨截流、旱作节水、提高水资源生产力。同时,项目积极探索社区合作新模式,通过“六四制”“以工代奖”“配比补偿”等举措,积极引导村民切实参与到项目之中,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表示,此次调研深入偏远地区一线,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的真实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当地产业提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

 

背景介绍:巴林左旗深度贫困村综合提升工程项目


2017年8月,经三峡集团引荐,TNC中国内蒙古项目参与三峡集团定点帮扶旗县巴林左旗的扶贫工作中。经过一段时间调研,2019年6月在巴林左旗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三峡集团、老牛基金会和TNC共同发起“巴林左旗深度贫困村综合提升工程项目”。


巴林左旗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是未来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减少农牧业生产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过度依赖与破坏,使农牧民生活质量提升,使生态环境逐步恢复,项目通过调整贫困村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农牧业发展新路。同时将更多的土地归还给自然,结合当地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及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增强自然生态的韧性,为生产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将脱贫攻坚同乡村绿色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实现内蒙古生态脆弱区的脱贫和生态修复共赢。


通过在巴林左旗的实践,项目已经形成与政府合作、企业合作、社区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未来,我们希望把巴林左旗建成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国家气候智慧型农业示范区,通过技术引入和机制创新,探索并实践绿色农牧业发展模式,恢复和提升土壤健康与生态安全,增强农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提高社区收益,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为中国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