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深圳青少年在行动

  • 日期:2022.11.17
  • |
  • 来源:TNC

来源:TNC

过去50多年以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和正在发生并将持续增强,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的效果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因此,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成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另一项重要选择。自然和以自然为基础的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防洪,而且通过改善环境(水质、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周围社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系统和社会韧性,以及城市和居民的经济效益。


11月12日下午,“一起向蔚蓝”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主题研讨会在位于深圳南山的腾讯滨海大厦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深圳市小鸭嘎嘎公益文化促进中心承办,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协办。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召开之际,此次研讨会邀请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展示深圳青少年对于韧性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考和行动,希望推动更多力量共同助力,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提高区域防灾减灾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城市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供应,并产生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每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城市总是首当其冲地遭受冲击。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加快重塑城市的步伐,通过建设韧性城市将气候风险降至最低,以保证城市在未来的挑战中持续繁荣发展。中国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包括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也正在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气候适应型城市群。


开幕致辞


王会东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 | 来源:TNC


研讨会开场,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首席保护官王会东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表示,青少年是美好未来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希望青少年们能更多思考所处周边环境受极端天气威胁所产生的问题和应对方法,从城市韧性的角度主动探索和回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行动方案。


主题演讲


俞云进行主题演讲 | 来源:TNC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市政交通规划所副所长俞云分享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背景、深圳气候变化情况和适应行动成效及问题,并介绍了更安全、更韧性、更宜居、更智慧的深圳适应行动四大方向,以及在深圳如何提高城市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提升城市抵御灾害并从灾害中恢复的能力、提升城市高强度发展下的环境品质和气候适应城市治理能力。


李瑞利进行主题演讲 | 来源:TNC


中国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李瑞利分享了最近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上的最新动态——深圳将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随后,她从深圳的红树林科研成果出发,介绍了城市红树林是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她指出,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深圳是中国红树林分布的几何中心,拥有唯一处在城市腹地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她们的研究表明,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城市红树林虽可避免被淹没的风险,但其群落结构有可能将面临着较大变化。她的发言增强了与会者对红树林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


主题对话


主题对话环节 | 来源:TNC


《多元优势助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主题对话环节由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秘书长冯晓主持,腾讯战略发展部的商业分析经理杨沁菲牛津大学博士、材料科研工作者胡婧以及深圳市初中地理教研员、高级教师张静分别表达了对于正在召开的COP27的期待,并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经验表达了对于有效促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观察和建议;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这3位来自教育、科研和商业领域的嘉宾不仅强调了综合支持青少年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的价值,也提出了期待和展望。


连线COP27


从2022年10月开始,“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面向深圳12-18岁青少年征集“韧性社区”行动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推广征集和初评复评及终评,最终有3个方案入选优胜奖5个方案获得优秀方案。获得优胜奖的分别是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的“低碳校园空间营造师”项目、深圳市龙岭初级中学的“莫闲置”低碳行动、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的“海岸线垃圾检测青少年科学家”项目。研讨会当天,3个优胜项目方案在现场以视频连线的与在埃及参加COP27的6位专家连线交流。


TNC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总监葛乐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秘书长张思璐作为本次埃及会场的主持人,首先向深圳分会场介绍了COP27大会现场的环境、氛围,以及目前大家关心的大会进程,同时介绍了在埃及参与连线的专家,他们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项目部总监侯远青TNC中国参与全球事务总监董珂TNC全球气候变化项目总监Michelle Passero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碳中和实验室能源数字化专家王闻昊


来源:TNC


“低碳校园空间营造师”项目通过对校园进行“碳索”(丈量校内低碳“建设”用地)和“碳求”(落实个人低碳账户),展望低碳校园。该项目的行动重点在于建立学生个人低碳账户,通过统计学生在学校衣食住行中的碳排放或减碳行为,例如参与班级绿色种植、食品碳足迹、班级和宿舍用电等,赋予相应类别的碳币,每周在智慧校园平台中进行碳币数据更新,不同碳币将有不同的称号与奖励,希望通过搭建校园内“低碳空间”激励更多同学,并带动家人和朋友实践低碳生活。


在点评中,董珂肯定了项目把学生日常生活与全球大的影响议题有机结合,影响身边的同学、家长,项目具有创新性。她建议,除了降低碳排放,还可以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吸收更多的不可避免的碳排放。Michelle Passero肯定了项目的立项的意义,同时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奖励的方式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她建议随着项目的推进,可以增加反馈、评估、修改、完善的流程。


来源:TNC


“莫闲置”低碳行动旨在了解一件物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以及由此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项目在校园成立“闲智屋”社团,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形式,让同学们手中闲置的物品能够再次利用,并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将闲置物品再次利用的范围扩大,通过再次利用、循环利用、物品重启等方式使得闲置物品达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又可以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点评中,王闻昊肯定了项目从身边事情做起的思路,他建议尽量精确统计每件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与个人账户绑定,灵活运用线上平台,鼓励更多人参与。侯远青肯定了项目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与每个人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生活息息相关,建议参与项目的同学们多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同时他鼓励参与项目的同学们学以致用,不断创新,争当小小发明家。张思璐表示该项目落地性强、用创意影响周围的人,建议可以带入气候变化的视角去看资源的再利用,增加社区的自然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来源:TNC


“海岸线垃圾检测青少年科学家”项目通过在深圳宝安海岸线收集、清理、分析垃圾,为后续科学家的研究、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一些依据。项目同时呼吁青少年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减少垃圾排放量,希望在青少年行动助力下,海洋生态越来越好,更好地发挥出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巨大作用。Michelle Passero高度肯定了项目的科学性。


自2022年8月启动以来,“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结合深圳“山-城-海”三大自然资源,联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在第一阶段以项目式学习(PBL)的方式面向近30位青少年开展知识分享、实地考察和实操工作坊,第二阶段开展征集行动方案的推广传播、方案评选、辅导培训,在第三阶段以主题研讨和连线COP27等系列活动普及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提升深圳青少年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和长期影响,希望鼓励青少年针对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挑战,以创新方法和思路从身边找出改善方法,提出针对恢复韧性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实践。


提升城市中的水、空气、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品质,助力建设更宜居更健康的可持续城市,深圳青少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