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影像赋能 助力生态保护——滇金丝猴巡护员影像培训第一阶段课程落幕

  • 日期:2022.10.13
  • |
  • 来源:TNC



摄影:聂滢


日前,来自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6个保护区(云龙、云岭、高黎贡泸水、白马雪山维西)3个保护地(老君山、巴美、芒杏河生态保护协会)的一线滇金丝猴巡护员,以及保护局宣教部门工作人员齐聚云龙天池,共同完成了“影像培训”第一阶段课程。     


5天的培训课程,大家从熟悉自己的设备开始练习摄影的基本功,有些巡护员甚至是第一次扳动相机开关。老师几乎手把手教授相机使用方法,通过多次实拍和逐一作品点评,同学们无论是对技术参数的理解,还是对构图的认识都有明显提升。


老师还特别传授了如何在野外保护设备的“龙门秘诀”。大家“磨枪擦炮”,干劲满满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拍摄。摄影:夏默涵


为了配合一些社区巡护员没有单反或数码相机,文龙老师也专门讲解了手机拍摄的方法与技巧,并带领同学们学习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利用相应软件剪辑成精彩的故事。摄影:十点十一

 

除了摄影的外家功,云南大学影像人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陈学礼老师则是“向内”关注人本身。他说:“巡护员首先应该被视为值得探索的’一群人’来关注,其次才是他的职业身份。要想了解这群人,镜头不仅要向外,更要向内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周遭的家人、同伴、社区成员,要朝向他们的文化、朝向他们内心深处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陈老师针对巡护员这一群体工作生活的特性,在剪辑技巧和拍摄伦理方面给同学们做了基础而重要的讲解。在分享日记电影和口述历史的相关概念时,他引用吕克·戈达尔的名言“影像是时间的博物馆”,简明易懂地道出影像在记录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乡村记忆的重要意义。让每一位巡护员学会用镜头语言讲自己的生活故事。


陈学礼老师  摄影:夏默涵

 

乡村之眼作为此影像赋能滇金丝猴巡护员项目的执行方,其项目负责人十一对第一阶段课程做了如下总结:


首先,通过老师们精心的策划和非常有针对性的设计,我们完成了既定的课程目标,让巡护员在技术层面学会使用手中的器材。

其次,在开放又有深度的共学氛围中,每一位巡护员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这不仅让他们看见自己、看见彼此,更提升了自信和职业信心。我们非常感谢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平台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彼此深度联结的机会。


我们相信第一阶段的课程为整个项目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微信群在线辅助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练习课程所学,也会根据各自的进度筹划第二阶段回访,以支持每一位伙伴顺利完成他们的拍摄计划。


最终,我们希望影像不仅作为一种工具,更是一个“百变锦囊”,能帮助巡护员、保护区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


摄影:聂滢


学员心声


“很多人把巡护员、护林员的工作看作有悲苦色彩的职业,我不太喜欢那种表达方式。其实,我作为一个90后,在野保行业当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人了。学习影像拍摄,我很想把我们工作中有趣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比如,我关注的是每次出去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便是同一条巡护路线,在不同的季节,风景可能是不一样的,每天去遇到不同的鸟、不同的小动物,正是这些不一样的东西让我一直保持这种好奇心,无论是萌萌的小熊猫还是滇金丝猴,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我还有个’私心’,就是通过影像展示我们的工作,让自己的家人父母能够更放心一点”。

——老君山保护地 李如雪

 

“因为我以前拍的照片让人看了不想再看第二遍,所以我参加了这次活动,学到了文龙老师教的拍摄构图剪辑等等我平时工作所需的技能。老师讲得很好,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后多练多拍多发。还有陈老师教的如何通过拍摄素材来讲故事,其实我们巡护员有很多很多故事可以分享,比如独特“跟猴”经验方法,我就可以分享给更多身边的人和关注我们的人。我们常常在山上见到很奇特的昆虫花草,但大家都没有用镜头记录下来的意识,所以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感觉到巡护员也相当于是大自然的摄影师。”

——芒杏河保护地 李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