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近自然,走入上海虹旭生境花园
- 日期:2019.12.11
- |
- 来源:TNC
11月29日,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二小区内,被称为“生境花园”的小区公共空间正式投入使用。虹旭生境花园以“行近自然、健康生活、美好邻里”三大主题为特色,是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委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引入社会组织四叶草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等多方资源参与,合作探索自然保护、社区自治、人文与公共艺术融入等与城市更新、美好家园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行近自然 图片来源:TNC
生境花园,将“花园”与“生境”融合在一起打造而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也就是既能够提供生物生存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花园。
项目启动至今,上海生境花园项目已经完成生境花园指导手册的编辑,在杨浦区创智农园和长宁区虹旭二小区建成了两个生境花园合作示范点。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虹旭小区,属于典型的老式公房小区。近几年,伴随着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精品小区打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小区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小区内植物种类资源较为丰富,有上百种不同品种的植物;同时,小区内各种植物的搭配也较为合理,基本构成了较完整的乔灌草群落结构,其中树龄较老的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栖息之所,招引来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等城市常见鸟类在此栖息。
虹旭小区 图片来源:TNC
虹旭小区距离拥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上海动物园以及外环绿带仅为两公里,可以说,小区所处位置有着较好的生态基底。因此,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虹旭小区对向外迁移的动物可以发挥“踏脚石”的作用。
虹旭生境花园所在地是小区拆违后的闲置空地,曾经作为临时停车场和垃圾堆放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态环境,2019年,在居委会和居民的共同商议下,大家决定参与生境花园合作示范,建一座生机勃勃的小花园,让自然就在身边。
共建生境花园 图片来源:TNC
在空间布局上,虹旭生境花园以尊重自然、生境改善为基本原则,兼顾居民的亲近体验和景观感受,在生境、体验和休憩上进行层次划分,呈现生境主题保育区、互动体验区、休憩科普区三大板块。
实际改造中,虹旭生境花园围绕五大原则营造,即使用本土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使用本土植物 图片来源:TNC
在植物配置方面,使用本土植物,充分考虑到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生境需求。从食源出发,种植火棘、枸骨等挂果时间长、又受到鸟儿喜爱的食源植物,让鸟儿们在食源匮乏的冬季也能填饱肚子。四季错落的开花植物帮助吸引昆虫,而昆虫大大满足了食虫性鸟类的需要。
充分考虑鸟类等动物的生境需求 图片来源:TNC
水源方面,设计了有坡度的小池塘,池塘边上的石块帮助鸟儿们站得更稳,根本不需要担心没有落脚点喝水、洗澡;水塘一侧靠近密集乔、灌木植被,保障鸟儿们能有停歇和躲避的空间;水塘内种植湿生植物和藻类,让水质更健康;丰富的植物群落为鸟儿们提供了最佳庇护所,乔木、灌木的衔接也为鸟儿们飞行穿梭提供通道。
有坡度的小池塘 图片来源:TNC
环抱的小型塘也满足了昆虫和不同小动物们对水源的需要;墙边大小不一的昆虫箱、角落里的枯枝落叶堆让昆虫们可以安心地安家;地上的一些石块是预留给蝴蝶们晒太阳的好场所;四季开花的果蔬可是传粉昆虫们的最爱,蜜源植物在传粉昆虫的眼中堪比豪华大餐,而一些特定种类的传粉昆虫也需要合适的寄主植物才能繁育后代。
社区居民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 图片来源:TNC
这里不仅是野生动植物们的家,更是社区居民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在花园内的居民活动区内,设有廊架、长椅和活动平台,充分满足居民们歇脚和活动的需求。还有种植箱,大家可以一起种植应季的果蔬香草、利用有机垃圾堆肥的肥料养护土壤,一起分享种植和收获的喜悦。除此之外,也设有雨水收集桶作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展示,还有动植物科普墙绘和生境花园彩绘等,鼓励周边的居民使用花园、走进自然,在花园里放松身心。
一起动手,打造“生境花园” 图片来源:TNC
值得一提的是,虹旭生境花园实行花园志愿者管理体系,由居民志愿者参与花园管理。虹旭生境花园首期志愿者培训已结束,14名志愿者正在轮流参与花园的日常维护,今后更多的志愿者们也将参与到虹旭生境花园的讲解、活动和维护管理工作中。
居民志愿者参与花园管理 图片来源:TNC
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我们希望未来能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周边的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共同参与打造城市生境花园 图片来源:TNC
城市需要自然 图片来源:TNC
我们人类的城市越来越大、建筑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中,自然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尊重自然,拉近城市居民与自然的距离,增进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认知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希望,城市中有你有我,更要有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