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自然,可以再近一点---上海虹旭生境花园庆生啦!

  • 日期:2020.12.11
  • |
  • 来源:TNC

12月4日下午14时,上海虹旭生境花园迎来了周年庆活动,现场近200位嘉宾和居民一起为生境花园庆生。

此次虹旭生境花园周年庆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开幕式、生境花园志愿者团队与志愿者颁奖活动、专家主题分享以及现场展位自由参观。

Habitat Garden


周年活动合影 | 摄影:董大正/TNC


虹旭生境花园的建立和成长离不开多方伙伴的参与和支持。活动开始后,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虹旭居委会主任叶玉莲、四叶草堂拓东、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上海保护项目经理俞霖琳先后发言,从社区、设计团队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阐述一年来如何合作打造虹旭生境花园。随后,活动首次发布了虹旭生境花园视频,由中国TNC邀请上大美院团队共同打造,记录了生境花园建设营造、维护管理和多样性监测的过程,以及周边居民和志愿者的参与支持,重温了这一年来的收获。


生境花园建设之初就以“行近自然、健康生活和美好邻里”为主题,不断增加周边居民亲近身边的自然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日常花园维护和管理等活动。经过一年的成长,目前虹旭生境花园已经拥有30名核心志愿者。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虹旭党总支与中国TNC共同表彰和感谢了生境花园优秀志愿者团队和优秀志愿者。


志愿者颁奖仪式 | 图源:虹旭居委会


在专家主题分享环节,中国TNC上海保护项目经理董大正分享了这一年来生境花园的生物多样性成果。

虹旭生境花园自2019年11月3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随着园内植被多样性的不断增加,前来休憩、觅食、饮水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了明显增加。董大正介绍,为了跟踪这一变化,中国TNC上海项目团队对园内野生动物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观察记录。同时,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刘文亮副研究员团队在花园内安放了3台红外触发相机,记录野生动物平时的活动情况。截至目前,花园内已记录到16种鸟类,鸟类已是虹旭生境花园内最常见的野生动物——除了一些城市里常见的鸟类,还有黑尾蜡嘴雀和戴胜这类不常在居民区活动的鸟类,它们利用水塘、涌泉饮水、洗澡、在生境中鸣唱、衔枝筑巢、育雏等。


此外,花园还记录到2种哺乳动物和4种传粉昆虫董大正介绍,花园向居民正式开放的第一天即在园内发现黄鼬的洞穴。中国TNC上海项目邀请了复旦大学王放团队,在居委会的协调下在黄鼬洞口布置了红外触发相机,对园内可能出没的哺乳动物进行了监测。 监测发现,基本上每天日出日落前后都能记录到黄鼬出没的踪迹, 推测已有黄鼬种群在花园内越冬。园内另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为赤腹松鼠,常活动于园内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还在生境花园中观察到了3只萤火虫,经鉴定应为黄脉翅萤。


中国TNC上海保护项目经理董大正(右图左1)| 图源:虹旭居委会

吃水藻的白腰文鸟(左图上)赤腹松鼠(左图下)| 摄影:董大正/TNC


# 一年来,中国TNC上海项目还组织了超过20场的自然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带领居民一起学习认识鸟类、种植恢复本土植物、开展自然摄影等,真正做到将自然融入社区,成为生态品质提升的体验地、人与自然的连接地、社区居民与朋友交流的分享地,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另一场分享特别邀请到Bambu主理人Rachel女士与Jeff先生作主题为“可持续生活”的演讲。他们表示,希望生境花园成为一个分享的平台,让更多好的理念走进社区生活,让居民有机会了解身边的可持续生活。


# “可持续生活”演讲进行中 | 图源:虹旭居委会


在活动的最后,每位到场的嘉宾都将美好的祝愿写在了留言板上,而带走了从生境花园获得的宁静与喜悦。


留言板上的美好祝愿 | 摄影:董大正/TNC


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我们希望未来能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周边的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生境花园,了解一下~

将“花园”与“生境”融合在一起打造而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也就是既能够提供生物生存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花园。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作为中国TNC上海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们一起打造多功能的社区花园和绿色空间,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更多更好的栖息地,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升生态空间品质,让自然融入生活,让花园也拥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生活里可以亲近的自然。



摄影|董大正/TNC


Habitat 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