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

生态护林员:沟通人与自然的使者

  • 日期:2021.11.25
  • |
  • 来源:TNC


85505150d8e9646ac77c43365e93270

千佛山大熊猫友好社区示范项目启动暨生态护林员能力建设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来源:TNC


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山系南段,是大熊猫九顶山孤立小种群的重点分布区,距离四川省成都市150公里。2021年7月起,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西南中心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安州管理处合作,在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以生态护林员为主体的大熊猫友好社区建设示范项目”,探索国家公园建设的社区共建共管模式,以生态护林员为培养对象,提升他们为周边社区青少年儿童提供自然教育服务的能力。

生态护林员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第一道屏障,他们守护着家乡的生态安全,体现了保护工作中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他们的工作内容十分广泛:关注濒危物种、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制止非法偷猎、盗伐、放牧,避免或尽力减少人和野生动物的冲突,发展可持续替代生计等,确保国家公园规章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作为当地社区的成员,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与其守护的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相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全民共享机制。在保护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扶持和规范原住居民从事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支持和传承传统文化及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推行参与式社区管理,按照生态保护需求设立生态管护岗位并优先安排原住居民。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后……结合三省目前人均管护面积(0.3~0.6平方公里),新设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负责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森林抚育和资源监测等工作。

2020年11月,四川省印发《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推进自然教育全域、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全民自然教育示范省、国际自然教育目的地,为四川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格局作出新贡献。

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护林员团队因此而组建。团队以50岁以上的当地村民为主,目前有42人,他们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很高的收入,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物种知识、保护知识,提升巡护监测、自然教育技能。在经历自然教育相关的系统学习、考察交流、课程实践等活动后,生态护林员在自然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不同于城市自然教育工作者的独特优势,基于长期的护林工作,自然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得到彰显,对家乡的自豪感明显提升,这些生态护林员可望成为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新模式的前沿实践者和见证者。

 

IMG_20210925_141651

生态护林员考察中蜂养殖  来源:TNC  

 

“生态护林员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使者。”中国TNC西南中心主任倪玖斌介绍,项目从生计、组织、能力和意愿四个维度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护林员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在生计方面支持发展以中蜂养殖为代表的生态友好产业,在组织方面孵化生态护林员协会提高护林员自我服务和管理组织化程度,在能力方面促进巡护监测知识技能向自然教育能力转化,而在意愿方面努力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探索“四位一体”共建大熊猫友好社区的创新模式。


IMG_20210825_090320

生态护林员自制自然教育工具  来源:TNC  

 

千佛山生态护林员“千园千校”本土自然教育公益活动  来源:TNC

 

在展望未来发展时,该项目期望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护林员培育为重点,搭建保护地与周边社区友好关系桥梁;多维度培育生态护林员能力,探索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友好社区共建主体作用;关注自然教育资源服务于周边社区,特别是乡村儿童自然教育,践行全民自然教育的理念;同时推动生态保护成效、发挥自然资源相应的经济社会价值,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