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C中国内蒙古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
内蒙古大草原 摄影:林阔成
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在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生态屏障作用。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致使内蒙古关键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丧失,生态屏障的作用逐渐减弱。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些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在内蒙古都有突出的表现,这已成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严重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脆弱的生态急需修复。
目标
2010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启动了内蒙古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致力于探索适应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关键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从“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实地示范”两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以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规划为基础,进行多维度、科学的系统性修复与保护;以当地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基础,通过技术引进和机制创新,探索并践行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在带动社区增收的同时,保证生态系统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干旱半干旱区退化土地的综合修复与管理模式,在中国更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区推广,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修复提供经验。
TNC的思考与解决方案
- 和林格尔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 图源:TNC
历史观测和未来模拟预测均表明,内蒙古东、中部地区的气候呈现明显的干暖化趋势,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荒漠化的巨大挑战。为此,2010年TNC与老牛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开展了以维持北方生态屏障功能为基础的内蒙古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以南,属于生态系统类型较为复杂的农牧交错带,也是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带,是生态脆弱区。该项目旨在以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为大背景,以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为基础,以绿色循环产业模式为发展核心,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NGO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参与,实践干旱半干旱区关键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保护,构建适应于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充分结合的示范区域。并将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区。
- 巴林左旗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
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田间培训与观摩 图源:TNC
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同样处在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气候变化显著,呈现明显的干暖化趋势;同时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重要河流出现断流等现象。2017年8月,应三峡集团的邀请,中国TNC内蒙古项目参与了三峡集团定点帮扶旗县——巴林左旗的扶贫工作。经过深度调研,2019年6月在巴林左旗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三峡集团、老牛基金会和TNC共同发起“巴林左旗深度贫困村综合提升工程项目”。项目从巴林左旗的自然条件、生态问题、脱贫难点、气候变化趋势、高质量发展需求等方面出发,遵循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CSA)理念,从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气候韧性或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s)排放角度开展整体探索和实践。
项目通过调整贫困村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农牧业发展新路。
针对水这一根本限制因子,项目借鉴和林格尔项目经验,提出“水四步”的设计方案,即:水源涵养、集雨截流、旱作节水、提高水资源生产力。
- 锡林郭勒盟草地智慧管理项目
草原具有涵养水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它又是牧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其生存与生活的根本。草原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关系到牧民的生产。内蒙古作为中国草原和畜牧生产大省,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季节性过牧和区域性超载使其草场近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依据北方草原的特点,项目创新性地提出草地智慧管理体系,并在以锡林郭勒为代表的草原区进行示范和推广。
从2010年开始,内蒙古项目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工作,对于漫长的生态过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希望继续通过生态区优先评估的方法,识别出北方生态屏障中重要的生态区域,进行保护与恢复。把在林地、草地、农田等重要的生态与生产系统中将积累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将我们的系统修复工程方案继续在更广大区域进行示范;以点带面,与政府、企业、NGO等合作伙伴合作,在中国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区进行推广;使当地社区增收、生态环境变好,实现区域内的生态与生产的平衡,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