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TNC中国上海生境花园项目


上海街区俯瞰     摄影:董大正


挑战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暖,并对水资源供应,食物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城市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自然生态系统的损失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福利,加重了城市在暴风雨、洪水、干旱和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风险。


目标


以创新型的生态保护理念和实践,追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提升人居福祉多重效益,创造更可持续与更具韧性的城市人居环境。将“亲自然城市”、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及项目实践过程中,创造具有政策影响、行业赋能潜力的示范案例,助力提升公民自然意识、社区管理、气候适应等方面的工作。


TNC思考与解决方案


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城市提供生存基础,帮助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遮蔽、降低空气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健康和美学等功能,帮助城市更加健康、富有韧性和适合居住。我们认为绿色城市的理念不仅在于要让我们的城市中也有自然,更在于我们在解决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时,要更多地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大自然的力量融入城市中。我们始终是城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倡导者与实践者,助力打造更繁荣、宜居和富有韧性的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协和家园小区乐颐生境花园    图源:TNC



工作策略


1、多样化的生境花园示范项目:打造生境合作示范,与多方伙伴和公众一起,全面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打造更繁荣、更宜居、更有韧性的亲自然的绿色宜居多功能空间。为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以及土地使用者进行生态友好的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建立生境花园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生境花园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科学、专业的知识培训和科普活动,为生境花园的长效运维建立支撑体系---志愿服务体系。鼓励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构建高质量志愿者团队,同时涵盖社区外受众,包括相关领域专家、本地企业、大学以及对自然保护感兴趣的其他群体等。通过各参与方在系统内发挥的不同作用,生境花园得以实现可持续的运作与维护,科普知识与城市生态保护理念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倡导和推广:提升公众对城市中自然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推广和倡导自然体验和公众参与活动,鼓励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共同推动城市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了飞速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极度稠密的大都市。与此同时,上海自然的生态系统却显得并不乐观,城市气候变暖、资源短缺、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小动物因为城市扩张和农田建设等被挤占了栖息地,已经渐渐从上海消失。


TNC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根据上海城市需求,从不同尺度制定策略采取行动,运用生态创新的技术,打造城市公园生态系统。以社区生境花园为基础单位,打造织密相连的“生态网络”,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对标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实现更具有韧性、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


打造城市花园合作示范点-生境花园


2017年,上海生境花园项目启动, 2019年11月,首个社区生境花园在长宁区虹旭小区打造完成。2020年,由长宁区低碳中心牵头、TNC提供技术支持的首批生境花园网络试点在长宁区启动, 新的8处生境花园也将在2022年陆续启动,到2025年长宁区生境花园总数预计将达到30处。


“生态城市“


打造未来城市与自然的新模式。织密绿色斑块,形成城市中流通性更强的“生态绿网”,整体提高开放绿地的生态效益。跟随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高效转换生态价值,打造人人共享的绿色公共空间格局。连接生境花园,浦东滨江,公共绿地以及公园绿地。


什么是生境花园?


生境花园,既具有栖息地功能,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护所等生存环境空间,同时,也具备花园属性,具有观赏、休憩和户外休闲等功能,为人们提供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生境花园以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缔造城市生态环境福祉为目标,倡导亲自然性城市系统的构建。同时也倡导提升自然生态服务的功能,包括小微气候、雨水调蓄和自然疗愈等,提升周边居民的参与和体验感,从而促进城市生活空间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职能发展模式。即以生境花园为载体,搭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周边的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福利,提升公众对于城市自然价值的认知。


生境花园的五大原则:使用本土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乔灌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生境花园8个要素:


1)观鸟墙:生物多样性互动观察设施,在不打扰野生动物的前提下开展观察活动。使用解说牌、二维码、拍照打卡点、观鸟掩体墙、AR/VR等互动手段向访客展示并介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情况。


2)花境:使用不同颜色、大小、高度的及开花时节的本土花卉植物,为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传粉昆虫提供食源。本土植物和本地野生动物存在良好的共生关系,是最可持续的适宜栖息地。


3)自然水源:既可以利用已有的湖泊、河流、湿地、溪流等天然水源,也可以营造雨水花园或池塘等景观水体,坡岸较缓且粗糙,方便前来用水的动物落脚,也方便两栖动物上岸。


4)人工水源:布置简单的水盆、浅盘的水涌泉等人工设施,水较浅且有弧度,便于不同体型的动物立足使用。


5)昆虫箱:利用干草、落叶、枯枝、竹竿、碎石块等材质搭建,为各类昆虫提供适宜的栖息空间,躲避恶劣天气、捕食者等,提供掩护。


6)堆肥箱:在花园内利用枯枝落叶堆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7)石笼 :为各类昆虫提供适宜的庇护空间。


8)枯枝堆:可作为动物生活、觅食和冬眠的栖息之所,也可为两栖动物在水体中提供一个落脚点呼吸和休息。


上海长宁生境花园地图   



相关推荐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