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TNC中国候变化项目


挑战


观测表明:人为活动引起的碳排放使2017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相对工业化前上升了约1℃,平均每10年增温0.2℃(IPCC, 2018)。如果不采取减排措施,本世纪末升温幅度将超过4℃。在人类面临的数十个全球风险中与气候有关的风险(包括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是未来10年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51—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26℃,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而为了将全球长期升温幅度控制在1.5 以内,以避免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全球于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如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目标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中国政府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实地示范和政策推动,减缓气候变化,同时提高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一方面,积极践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通过开展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农田等)减排增汇示范,从实践者的角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NbS最佳实践方案。同时推动NbS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以及生态系统管理和修复中主流化。另一方面,中国TNC 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空间规划,并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选址工具,推动“碳中和”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气候变化被广泛认为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遏制气候变暖、力争在本世纪中期实现碳中和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摄影:Jorge Andrés Miraglia/TNC Photo Contest 2021


TNC的思考与解决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TNC一直致力于探索、实践和推广通过NbS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灾害、水安全、食物安全等全球挑战。2021年,TNC的生态保护工作者和科学家在机构70年科学和实践经验积淀的基础上发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与实践》一书,这是国内首部NbS领域中文书籍,发布后在内业受到广泛关注。我们认识到,在气候变化方面,能源、工业、交通等排放行业的减排是未来减排的重点行业。然而,即使在最乐观情况下,单靠这些重点减排行业的努力,我们也难以实现2℃的温控目标,更不能奢望控制在1.5℃。除了在排放行业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措施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能够为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传统的以节能减排为主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能够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育等多重协同效益,从而提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国TNC多年来一直与多方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通过实地示范和政策建议,推进NbS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


科学基础


  • 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TNC 已与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院所合作,开发了区域林业碳计量体系,并在四川省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未来也将致力于将林业碳计量成果推广的到更大区域。为推动林业参与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国TNC 已与相关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了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方法学。2018年,与青海省林草局、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湿地恢复项目碳汇方法学》,并被青海省科技厅认可为科技成果。中国TNC与蚂蚁金服合作,提供了一套经蚂蚁森林专家委员会认可的、用于计算不同树种或保护地碳汇量的科学方法并提供相关碳汇计量,帮助支付宝用户将可持续的个人行为转化为绿色能量,兑换为一棵真实可见的树或守护一平米保护地,以实现规模化效益,助力“低碳行为,减少碳排量理念的大众化和潮流化。


2021年TNC 和合作伙伴一起科学评估和分析了NbS三种主要路径(农田养分管理、再造林、森林经营管理)在中国的减排潜力,完成了《NbS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研究报告》,后续TNC 将继续对NbS其它路径的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并推动相关分析结果在实践层面的应用。


  • 适应气候变化


适应与减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是一个非常有效( cost-effective) 的方法,已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推荐为气候适应的首选方案。中国TNC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的宏观评估,发布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影响与适应研究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32个优先区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策略。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优先区,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优先区中保护对象(生态系统层面和物种层面)的影响,评估生态系统自身的气候弹性(地形丰富、连通性高的地区气候弹性高),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并识别出物种为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迁移廊道,在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之下建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Conservation Portfolio)。


从监测树线上升、冰川退缩、高山植被受气候变化影响,到整合未来排放情景下的气候变化数据,中国TNC 不断积累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将其汇总到公众气候信息服务网站。人们可直观地看到所在地区过去 50 年和未来 100 年气温、降水等气候变化情况。同时,中国TNC 应用这些数据,开展了气候变化对中国 32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影响分析和适应对策建议,开发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并应用于《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实践示范


  •      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TNC致力于成为生态修复的最佳实践者和生态系统碳汇的先行者。一方面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退化土地,通过科学规划,使用乡土树种开展近自然的生态修复;一方面基于CDM/CCB/CCER等不同生态碳汇标准和方法学,开展实地示范。

2006年,首个中国TNC森林碳汇项目在滇西腾冲退化土地上恢复 500 公顷(2005-2009)森林植被,并于 2007 年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CCB 标准(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认证的金牌项目。2011年,启动全国第一个跨国企业参与的林业碳汇项目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随后和迪士尼合作开展了云南迪士尼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林业碳汇项目、川西南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森林碳汇项目和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2015年,启动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恢复项目;2020年,启动丹江口水库库周石漠化区域近自然生态修复项目;2021年,启动Reforest action 内蒙古造林项目。截至2021年,中国TNC所有森林生态修复项目已累计种植各类乔木2750万株,恢复植被土地面积超过14400公顷,将固定大气中约353万吨二氧化碳。


在农业领域,中国TNC借助碳中和的政策机遇,通过各类创新解决路径(包括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农业领域减排固碳解决方案。2022年,TNC 启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利用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结合四川省地方政府需求,分析四川省主要农业作物的碳排放现状和减缓潜力,并开发适合四川省的典型农作物(猕猴桃和水稻)碳中和/低碳操作指南。以期提升中国典型地区主要作物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减排固碳,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 适应气候变


2017年,中国TNC在深圳启动了“岗厦1980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示范项目”,旨在展示绿色基础设施如何增强当地社区和整个城市的韧性。分布在400多个种植箱中的本土植物以及集水装置有助于减少雨水径流,同时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绿色空间。在上海,自2017年启动,历时数年, TNC已成功示范了具有创新性的“生境花园”项目,将大自然融入社区,为生物多样性、人类福祉和城市韧性做出贡献。迄今为止,上海长宁区已建成8处生境花园,并作为案例参与了上海市为CBD COP 15举办的展览,新的8处生境花园也在2022年陆续启动,到2035年,长宁区预计落地30处生境花园。2019年,TNC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开展了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项目希望在巴林左旗建立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国家气候智慧型农业示范区,探索并实践绿色农牧业发展模式,恢复和提升土壤健康与生态安全,增强农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至2022年初,项目已推广至5万亩。


  • 政策推动

TNC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合作,致力于推动决策者和其它利益相关方对NbS发展方向、减缓潜力和可行性的了解,为NbS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积极探索NbS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协同作用。双方联合撰写了《气候变化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报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已将持续巩固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纳为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的新举措之一。


TNC和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气候院)合作建立NbS基础研究与交流平台,以开放合作、互通有无为主推进跨界对话,收集分享最新案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NbS议题的深入。20217月,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全球案例》。同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生态文明平行论坛之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论坛上,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综合报告》。


生态友好的可再生能源规划选址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以风能、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再生能源行业在持续输出优质、清洁的能源的同时,也需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实现更绿色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国TNC 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平衡生态保护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空间规划,并开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的选址工具,推动“碳中和”和“生态保护”两大目标齐头并进。2017-2019年,TNC联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ERI)共同发布生态友好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布局(2016-2030)研究报告,研究将风光可开发资源(集中式风能发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重要的生态区域与国家主体规划进行整合分析,识别出能够兼顾保护与发展的中国集中式风能/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布局。未来,TNC和合作伙伴将在试点地区进一步开展细致扎实研究,分析案例并探索该科学方法和工具的试点实践,同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和参考。


相关推荐

了解更多